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再別康橋的意象分析

再別康橋的意象分析

《再別康橋》描繪了“雲彩”、“金柳”、“艷影”、“青荇”、“水草”、“虹”、“夢”、 “長篙”、“星輝”、“笙簫”、“夏蟲”、“康橋”、“衣袖”等意象。表達了壹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意象是指凝結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即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事物凝聚壹體的藝術形象。它可以存在於詩文字裏行間,也可以浮現於言外之意,抑或兩者兼而有之,教學《再別康橋》壹詩時,引導學生從解讀意象的角度去品味詩歌,就可以收到綱舉目張,融會貫通的效果。

(壹)、形神兼備,以形傳神。

詩歌的第二節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別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潔,柔曼飄拂、夕照霞輝,給她鍍上了壹層金光閃閃的顏色,她多像壹位長發飄逸、風姿綽約的新娘。她的玉樹臨風、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裏,也蕩漾在詩人的心河中,並激起層層的情感漣漪。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怎能不心動神搖呢?愛戀康橋的壹草壹木,如同迎親娶新壹般,深情癡迷,徐誌摩在這裏決不僅僅是繪形摹態,他是傳情達意,表達壹份對康橋風光,對失落情意的眷戀、追戀。他愛康橋,更愛遺失在這裏的情真意切的美夢!

(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詩歌的第三節描繪了壹個意象“青荇”,是對第二節的補充和深化。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這些水草油光翠嫩,濃綠欲滴,充滿著蓬勃向上的生機,它們似乎揮動著綠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熱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們炫耀它們生長環境的美好。表達著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悅感。它們能與這裏的藍天白雲、綠樹黃花、和風柔波、霞光橋影長久廝守,難怪詩人流連沈醉,心甘情願做康河柔波裏的壹條水草。物我壹體,水乳交融,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詩人簡直就是壹條會思想、有情意的水草!這種描寫類似於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的情景,給人壹種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興奮和喜悅,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虛實結合,以實襯虛。

詩歌第三四節寫“青潭”,先實後虛,虛實相生,青荇浮藻之間,蕩漾著絢麗多彩的晚霞,波光瀲灩、水天壹色,如夢似幻,亦實亦虛,怎能不讓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癡!於是詩人乘興撐篙蕩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尋遺失的美夢,去重溫夕日的歡樂。星漢燦爛,星輝點點,詩人大有東坡泛舟赤壁時那種“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覺。他心花怒放,陶醉在這星輝迷人的夜色當中,禁不住引吭高歌,壹吐回到過去,情不自禁的喜悅心情。這兩節詩文圍繞“青潭”展開行文,先把清潭想像成絕彩斑讕的夢,再由“夢”聯想到以前尋夢的浪漫。眼前所見為實,聯想、想像為虛,由實到虛,借潭寫夢,融情於夢,借夢發感,以實襯虛,虛實相映,詩意地表達了詩人的浪漫情懷。

(四)、動靜結合,以靜襯動。

詩歌首尾兩節都寫到了“作別雲彩”這壹細節。前者顯得飄逸高潔,依依難舍;後者則見感傷落寞,無奈決絕;“雲彩”這壹意象以靜襯動,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詩人隱秘難言的復雜心理。雲彩高潔秀美、寧靜祥和,詩人視作朋友、知已,與他作心的交流:當年妳或許飄浮在碧綠的草坪上空,裝點著蔚藍的天空,為我遮擋炎炎烈日,見證我癡迷康河、回歸自然的詩心畫意。如今,妳遠舉飄飛,離我而去,我也帶著割舍不下的眷戀,惆悵遠妳而去。永別了,飄逸的雲彩。永別了,靜美的康橋!

詩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詩詞修養,深得“意象”三味。新詩寫得象古詩壹意象紛呈,韻[味無窮。的確給我們提供了壹個學習的好範本。立足詩歌,知人論詩,扣住意象展開聯想分析,不僅可以體察詩情,洞悉詩人心聲,還可以強化感情,提升我們詩歌鑒賞品味,這不失為壹種好方法。

拓展閱讀:《再別康橋》賞析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壹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壹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誌摩的詩美主張。

《再別康橋》是壹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壹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壹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裏 “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得非常形象。他運用的手法是比擬(擬人、擬物)。這節與第三節詩聯系緊密:“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裏,我甘做壹條水草。”第三節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誌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壹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還有,它並沒有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壹。第二節是化客為主,第三節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誌摩和康橋的密切關系。這就是所謂的: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系在壹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沈澱著彩虹似的夢。”這節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運用。壹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壹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壹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壹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聞壹多先生紀念他的長女夭折時寫了壹首詩,曾用了壹個比喻:“像夏天裏的壹個夢,像夢裏的壹聲鐘。” 說明夢境是美好的,鐘聲是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徐誌摩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沈。

第五節,“尋夢?撐壹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壹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這節詩是徐誌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壹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征的意味。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這第六節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誌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節詩就需要聯系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沈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簫”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壹再重復“沈默”“悄悄”“輕輕”,是強調重點,並不是浪費語言。

其實“沈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著壹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說的“壹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有很深長的意蘊,又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都是這樣的好詩詞。說沈默時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沈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雲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壹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再別康橋》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誌摩最強調的,其中第壹句和最後壹句是反復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沈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壹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壹字尺,二字尺,符合徐誌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壹、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壹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壹三句短壹點,二四句長壹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這三者結合起來,徐誌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壹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壹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壹多20世紀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壹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誌摩詩作中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