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其實,這是冤枉了漢文帝。賈誼的策略除了改變禮樂制度之外,文帝基本上都采納了。
要知道,文帝跟賈誼年齡差不多大,我們壹直有壹種印象,就是文帝比賈誼大很多歲,其實兩個人差不多大,都是年輕人,自然能談到壹起。
文帝剛剛祭祀完,兩個年輕人壹起談天說地,是歷史上少見的君臣坦蕩無間地聊天。
文帝之後漢代的大臣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賈誼,因為正是賈誼上書大臣犯罪不可用刑,才免去皮肉之苦,當然是直接賜死。所以,司馬遷甘願接受宮刑,其間的勇氣是感天動地。
不過,從漢代以後,世人對賈誼都是抱持著同情。比如唐代詩人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教員也有兩首關於賈誼的詩歌,畢竟他在長沙讀書,賈誼在長沙做官,追古幽思,不禁感慨萬千。
第壹首:
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
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壹生。
第二首(作於六十年代)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誌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