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陽關雪的歷史

陽關雪的歷史

“勸妳多喝點酒,西出陽關沒道理。”10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壹首送別曲,讓陽關名揚天下。陽關博物館的落成,為古絲綢之路增添了新的風景。

陽關博物館位於陽關遺址以北800米處,是壹座集自然歷史、旅遊、遺址保護和研究為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占地65438+萬平方米。所有建築均仿漢代建築,古樸典雅,古色古香,與周圍的烽火臺遺址、大漠戈壁和諧融合。

據中國史書記載,陽關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武帝時期,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裏處,與玉門關南北呼應,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和通道。唐朝以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陽關被廢棄,逐漸荒蕪,消失。如今,只有“陽光耳目”敦敦山烽火臺孤懸在大漠戈壁上。

為了保護陽關,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陽關的歷史和文化,2000年,由於敦煌書畫院的倡導和投入,在陽關遺址不遠處開始修建壹座以“挖掘古文化,建設新文化”為宗旨的綜合博物館。三年後,2003年8月28日上午,建於甘肅省敦煌市的陽關博物館開館迎客。

敦煌有個博物館(科教興國)

楊光·聶·晴川

黃沙滾滾的大漠,坐古戰車,看古練兵;然後,穿著盔甲,沿著陽關大道騎馬;派遣部隊,辦理通關文件,舉行通關儀式...

這不是1000年前的古代,也不是看電影。來到敦煌陽關博物館,每壹位遊客都可以親身體驗這驚心動魄的壹幕。

千歲人還是壹樣的風格。

這個博物館就建在王維詩《勸君多酒,平白出陽關》的陽關。

位於敦煌西南70公裏處,始建於漢武帝“四郡,按兩俗”時期,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陽關曾是西域的門戶,絲綢之路的咽喉。歷代王朝在此征戰,僧人遊客不斷。文人墨客曾指點過這裏的山川,陽關也因此而名噪壹時。

近年來,來陽關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但由於歷史的變遷和風沙的侵襲,昔日的陽關關城已不再雄偉,只保留了墩墩山上被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火臺,不免讓人有“陽關不可看”的感覺。為了讓這個“千歲人”重新發光,敦煌書畫院積極籌資,歷時三年零五個月。2003年4月16日開始試運營接待遊客。

陽關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的區別在於,遊客不僅可以通過實物展示感受陽關的歷史;也可以去城裏遠眺,看火光硝煙,騎馬射擊訓練,壹個證件過關...在“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的邊界,妳可以感受到遠離鋼筋水泥城市的歷史畫卷。

如此大規模、工程設計復雜的博物館,沒有花國家壹分錢。完全是敦煌書畫院投資的私人博物館。秘訣是什麽?

敦煌——不僅可以看,還可以帶走。

陽關博物館的項目發起人紀永元解釋了原因:敦煌在上世紀70年代末還是壹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的邊境小縣城,因為人們的觀念陳舊,豐富的文物無法為人服務。為了彌補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反差,敦煌書畫院探索出了壹條不依賴國家撥款、以畫補文、以企業利潤為支撐的滾動發展模式的文體結合新路子。

所謂“以文補文”,就是利用敦煌的歷史文化、壁畫、雕塑藝術,設計出具有敦煌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絲毯、染畫、木雕玉雕、陶器等。遊客不僅可以遊覽敦煌,還可以買到敦煌的特色家居。經過多年的實踐,鳴沙書畫社從小到大。自成立以來,共創作書畫作品1.1.00萬件,大部分被中外機構和個人收藏,書畫銷售額達1.00萬元。而且敦煌書畫院還涉足了房地產、建築、旅遊服務等多個領域,成立了敦煌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敦煌藝術旅行社、敦煌匯源實業有限公司,從1983,成立時貸款10000元,員工3人,到現在擁有4家公司,員工120多人,資產2000多萬元,實繳120多萬

這樣既滿足了遊客的需求,又為敦煌書畫院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從而為文化的進壹步發展鋪平了道路。這也是陽關博物館誕生的基礎。

當妳富有時,不要忘記妳的親人。

敦煌書畫院在弘揚文化藝術,壯大經濟實力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和老鄉。他們多次為敦煌的社會公益事業奉獻愛心,先後向中渠小學、敦煌藝術團、敦煌公園、敦煌三中捐款1.2萬余元。

人才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經濟的動力,經濟又進壹步促進人才的培養。敦煌,壹座文化經營的城市,就是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不斷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0904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