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又名“月膠”、“矮子”,為雙子葉植物、山茱萸科、山茱萸科常綠芳香植物,具有殺蟲消毒、驅寒祛風的作用。木本山茱萸可分為吳茱萸、山茱萸、山茱萸,都是著名的中藥。裴山茱萸,中國18歲時的習俗之壹,9月9日重陽節爬山,胳膊上挎壹個有山茱萸的布袋(古代稱“山茱萸袋”)。
山茱萸是壹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有酸味,可入藥。果實叫“山茱萸”,俗名棗皮。入藥用,味酸,性微溫。它是壹種收斂性很強的藥物,具有滋補肝腎、止汗的功效。它生長在溫暖地帶,分布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但也在韓國和日本。
擴展數據
古人把山茱萸作為祭品、裝飾品、藥物和辟邪物,形成了山茱萸的習俗。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每年九月九日,頭插山茱萸,飲菊花酒,食帳餌,外出宴飲。
相傳插山茱萸的習俗始於東漢,到了晉代成為習俗。到了唐朝,插上山茱萸,裝飾美化,慶祝長壽。王維的詩《論山假日思山東兄弟》:“獨為異鄉客,佳節倍思親,遠知兄弟攀何處,處處少壹人。”
歷史上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已經非常普遍。農歷九月初九,山茱萸成熟的時候,人們認為山茱萸能祛病驅邪。所以古人要麽把山茱萸樹枝頂在頭上,要麽把山茱萸袋子套在胳膊上爬山遊泳,把重陽節叫做登高節,山茱萸節,山茱萸節。
百度百科-山茱萸(常綠芳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