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四句,詩人由敘事轉向抒情。“傷”字形象地把人世無常,朝代更替的悲喜無常寫出,“山形依舊枕寒流”又將人事常變,而江山仍在之情表明。最後兩句,詩人從懷古走向現實,“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對唐朝藩鎮割據為王者提出了批判,
世事幾番,今終得以統壹,而有些藩鎮卻擁兵自雄,破壞了國家的統壹。這當中寄寓了作者批判現實的重大意義,表達了作者渴望國家和平統壹的願望。該詩為諷喻時政的詩歌典範,以古喻今,借前朝歷代亡國之痛而揭示當前局勢之弊。在整體上,結構嚴謹,詩意明朗,合乎格律;語言上,沈著穩練,引用古代典故;內容上,敘事精當,景境悲涼,抒情自然。
人世幾回傷往事。詩人以西塞山為線,引出吳國亡國之痛,由國家興亡,人世變幻把當時亂世之局狠狠披露,對當朝者及後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前車之鑒”,壹方面驚醒不識時務攪局者,另壹方面又警示世人國家和平統壹之不易。
《西塞山懷古》體現了劉禹錫憂國憂民之思,刻畫了詩人對君主的忠貞,對國家結束藩鎮割據而統壹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