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文學發展史

中國文學發展史

中國文學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壹段:先秦時期

第二段:秦漢時期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上古期

上古期的第壹段是先秦文學。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 個體的演變,《詩經》裏的詩歌大都是群體的歌唱,從那時到中國文學史上第壹 位詩人屈原出現,經過了數百年之久。

上古時期的第二段是秦漢文學。秦漢文學出現了不同於先秦文學的壹些新的特點。

中古期

中古期從魏晉開始,經過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葉為止。

中古期的第壹段從魏晉到唐中葉。這是五七言古體詩繁榮發展並達到鼎盛的 階段,也是五七言近體詩興起、定型並達到鼎盛的階段。詩,占據著文壇的主導 地位。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從唐中葉開始的,具體地說就是以天寶末年“安史之亂” 爆發為起點,到南宋滅亡為止。唐中葉以後文學發生了壹些值得註意的變化:韓、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改革,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柳的道路,完成了這次改革。

中古期的第三段從元代開始,延續到明代中葉。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占據了 文壇的主導地位,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從此,文學的對象更多地從案頭的讀者 轉向勾欄瓦舍裏的聽眾和觀眾。

近古期

明嘉靖以後文學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壹、隨著商業經濟的繁榮、市民的壯大、印刷術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學創作的商 品化成為壹種新的趨勢;

二、在王學左派的影響下,創作主體的個性高揚,並在作品 中以更加強烈的色彩表現出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三、詩文等傳統的文體雖然仍有發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樣。

從明嘉靖初到鴉片戰爭是近古期的第壹段。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與明清易代相比,鴉片戰爭的炮聲是 更大的壹次震動。鴉片戰爭帶來千古未有之變局,從此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會。

隨著外國翻譯作品的逐漸增多,文學的敘事技巧更新 了。

近古期的終結,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終結,我們仍然劃定在“五四”運動 爆發的1919年。

擴展資料

漢語言文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語言文字之壹。

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形成和建設起著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體意象。由於漢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時就會引起某種具體的意象。例如賦和駢文,就大量運用同形旁的字。中國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壹種獨特的審美效果。

②漢字壹般為單文獨義、壹字壹音,這就使中國詩歌的音節變化有了壹整套獨特的謹嚴的格律,並且在外觀上構成整齊對稱的形式美。

③漢語有四聲,詩人們利用漢語言的這種特性,寫詩時註意字聲安排,於是近體詩(五言律詩、絕句,七言律詩、絕句)、詞、散曲等詩歌體應運而生,並統領詩壇達千年之久。詩歌充分利用四聲變化,造成了節奏鮮明、抑揚頓挫的藝術效果。

④文言文作為特殊的書面語言,可與日常用語長期分離而保持官方語言的地位,這就發生了文學在文言和白話兩個不同的軌道上運行、內容與形式皆有巨大的差異的現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文學史 (中國從古至今文學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