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巢湖風光3:嶗山

巢湖風光3:嶗山

嶗山,湖中之島,水中之山,與巢湖北岸鳳凰臺上的中殿隔水相望。

傳說潮州即將淪陷時,預知秘密的焦老召集村民避難,後來把自己變成了湖中孤島。後人將此島稱為“老山”,並在湖岸鳳凰臺上建廟祭拜“太姥”神。

距離嶗山西南水面800米處,還有另外兩座斜山(又名雙斜山)。相傳,焦老跑步時丟失了1雙鞋子。轉眼間,丟鞋的兩座山浮出水面,故名“斜山”。

嶗山地形呈橢圓形,周長約4公裏,面積1平方公裏。從遠處看,它像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蝸牛,從近處看,九峰蜿蜒。《巢湖誌》記載:“嶗山四面桃花,桑麻遍地。春水上漲,乘船爬山看湖,猶如進入仙境。每當冬雪覆蓋,秋月當空,春雨綿綿,霧氣朦朧,就像壹幅坐船看山的畫。”

過去進入山區的漁船現在已經被機動獨木舟所取代。從中廟坐船半小時就能到達嶗山。山村古樸,房屋依山而建。住在這座山裏的村民淳樸真誠,有夜不閉戶的傳統。湖邊釣魚,山上鋤地,是村民們世世代代的生計。寧靜安詳是這幅嶗山民間山水畫的基調。

沿著村裏的石板路,拾級而上,幾十尺就到了平緩的山脊。左邊陡崖上,有嶗山寺,其門迎日出。以前廟門有1長對聯,概括了老山攬勝的奇景:

百裏之形勝於修,想看春光明媚,煙消雨散,岑樓上洞開疏,遠觀千裏。

千層巨浪洶湧澎湃。不引壹片靜秋色,風歇浪靜,夜徙朱仙,水車跳遍浮金。

在嶗山山頂,壹座文峰古塔聳立在空中。當妳爬上這座塔時,妳可以欣賞巢湖的最佳景色。

文峰塔建於明朝崇禎四年(1631)。建到第四層時,因農民起義而停工。1878年,李鴻章發起捐款,委托江蘇輔路吳再建三層樓。

這座寶塔是過去為了顯示人類的勝利而建造的。當地有兩句山歌:“嶗山尖尖,瀘州狀元。”文峰塔建在嶗山山頂上,使其變得鋒利。這也是李鴻章重修文峰塔的良苦用心。

文峰塔* * *共七層,塔高51米,石青磚砌成。塔身層層八角飛檐,角上掛有銅鈴。風吹鈴,清脆悅耳。塔內每層嵌有802尊磚刻佛像。塔壁上鑲嵌著李鴻章、劉銘傳、清代淮軍總司令吳長慶及明清地方顯貴題寫的匾額、詩詞、對聯25幅。

此塔現保存完好,為巢湖古建築之最,已被確立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嶗山下有兩個古碼頭,壹個叫南塘,壹個叫北塘。這座古碼頭是明朝開國大臣、潮縣人於婷在明朝初年建造的。當時,余國公率領通海、童淵、童淵三個兒子,廖國公永安、永中兩個兄弟,率領水師留守老山,鎮守巢湖。

現在嶗山比過去更漂亮了。山上樹木成蔭,竹林蔥郁,花果連片。美味的枇杷和柑橘,水果味十足;寶塔、寺廟和歷史遺跡依然存在。為了給遊客提供壹個休息的地方,山上建了三友、虎山、狀元三個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