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蘇聯〕葉賽寧《我沿著初雪漫步……》賞析

〔蘇聯〕葉賽寧《我沿著初雪漫步……》賞析

《〔蘇聯〕葉賽寧·我沿著初雪漫步……》經典詩文賞析

我沿著初雪漫步,

心中的力量勃起象怒放的鈴蘭,

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

把藍色小蠟燭般的星星點燃。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還是黑暗?

密林中是風在唱還是公雞在啼?

也許田野上並不是冬天,

而是許多天鵝落在了草地。

啊,白色的鏡面的大地,妳多美!

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騰!

多麽想讓我那熾熱的身體,

去緊貼白樺袒露的胸脯。

啊,森林的郁郁蔥蔥的渾濁!

啊, 白雪覆蓋的原野的愜意!

多麽想張開我的雙臂,

去擁抱柳樹窈窕的腰肢。

(劉湛秋 茹香雪 譯)

葉賽寧在《花兒垂下它的頭……》壹詩中曾自比為“不重開的花朵”。用這壹比喻來形容他的作品也是很貼切的。他的詩就象壹朵朵“不重開的花朵”,每壹首都有自己獨特的、不可重復的美;即使是同壹時期同壹主題的詩篇也都各放異彩。在他那些歌頌俄羅斯田園風光的優秀詩篇中,有的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有的呈現出清新而明快的格調;有的含情脈脈,有的則直抒胸臆。同樣以初雪為題,壹九壹四年創作的《初雪》壹詩浸透著淡淡的憂愁。詩人騎馬靜悄悄沿著初雪漫步,陪伴他的是灰色的鴉群,松樹林“打著盹兒”,大自然昏然欲睡,沒有壹絲生氣,無盡的路伸向迷茫的遠方;而在壹九壹七年創作的《我沿著初雪漫步……》中我們看到的是抒情主人公流泉式的直抒胸臆。詩人以激越而浪漫的筆觸,抒發了對祖國大自然熾熱的愛。

這首詩壹開始,抒情主人公所表現的 *** 就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心中的力量勃起象怒放的鈴蘭”使我們立刻聯想到漢語成語“心花怒放”、 “心潮澎湃”所表達的意象,從而引起感情的***鳴。詩人滿懷 *** ,漫步在初雪覆蓋的道上;夜幕剛剛降臨,藍色的天空還映照著晚霞的余輝,星星卻已發出柔和的閃光。這種意境由“夜晚/把藍色小蠟燭般的星星點燃”的譬喻完美地表達出來。在詩人筆下,藍色象征著安謐和寧靜。詩人用夜空的靜謐來反襯內心的激動,這種動、靜結合的寫法加強了意境美的表達效果。在對初雪後俄羅斯大自然風光的描寫中,看不到“朔風”、“枯葉”、“寒星”、 “殘月”等字眼。詩人使用大量俄語積極修辭手段贊美初雪後的大自然,妙語連珠,幾乎通篇由喻語(明喻、隱喻、借代、擬人等)和句法辭格(排比、設問、呼告式等)寫成。除“怒放的鈴蘭”,“藍色的小蠟燭般的星星”等別有韻致的譬喻外,用“天鵝落在了草地”, “白色的鏡面的大地”等比喻把初雪充滿詩意的潔白美點染得韻味十足;最後兩詩節賦予白樺和柳樹少女的形象,把它們的樹幹比作“袒露的胸脯”和“窈窕的腰肢”。所有這些喻語都是不可多得的。由它們創造的絢麗多彩的意象帶有醇厚的俄羅斯大自然的韻味。辭格的使用促成句式的對稱與多樣。如第二詩節的排比與設問,三、四詩節中的排比、呼告式句型的使用,以及整個第三詩節與第四詩節的對稱,大大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節奏感,突出了淋漓酣暢的抒情性。

這首詩現有的譯文,在對第四詩節最後兩行詩的理解及表達問題上都似有壹些不同。在漓江人民出版社壹九八三年出版的《葉賽寧詩選》中藍曼譯為“我願那粗壯的楊柳,/快把手兒緊緊握起”。顯然,把行為主體錯當作“楊柳”。劉湛秋、茹香雪的譯文原為: “多想在柳樹的枝杈上,/也嫁接上我的兩只手臂。”行為主體是抒情主人公,是正確的, 與原文相符。但把COMKHYTBP YKN引申為“嫁接”則顯牽強,且與原詩意旨有出入。後來這兩句直譯為: “多麽想張開我的雙臂,/去擁抱柳樹窈窕的腰枝”,這與第三詩節的“多麽想讓我那熾熱的身體,/去緊貼白樺袒露的胸脯”前後呼應,都表示“擁抱”的意思。整個第三詩節與第四詩節不僅意思上是前後呼應,而且句式排列、句型結構,甚至主導詞的使用都是壹致的。用兩種方式表達了“擁抱”這壹個意思。這裏,詩人沿用了俄羅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象征意義的白樺和柳樹的形象,借以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熱烈的愛。俄羅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白樺和柳樹往往象征美麗的少女、多情的戀人(這在俄羅斯民歌中尤為突出,幾乎具有固定的象征意義)。詩人擁抱白樺、柳樹的強烈欲望轉達了他對俄羅斯大自然象對自己戀人壹樣濃烈而熾熱的愛。

(王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