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謂的寫PPT的人更受領導喜愛,其實並不是說他/她的PPT做的有多麽好看,多麽的思路清晰,再好的PPT,沒有壹個優秀的presener來呈現,也只不過是壹份參考資料而已。讓這個PPT大放異彩的,是能把上面的內容完美演繹的講者。這樣優秀的講者,會和我們普遍意義上認為的精英,優秀人才很像,因為他們都很自信,有魅力,講解的時候都思路邏輯清晰,抑揚頓挫,會給人壹種很享受的感覺。我們通常也說覺得,這樣的壹個人,壹定是聰明,富有智慧,思維敏捷嚴謹的人。
相反,對於總是埋頭幹活,說話不流利或者很少說話的安靜的人,我們會感覺他們是比較遲鈍,不這麽聰明伶俐的人。即使他們能編寫超級難的程序,能研發出令人驚訝的技術,我們也比較少會把他們和那些風采卓越的優秀領導聯想起來。
那些會寫PPT也會展示PPT的人,大多數應該是偏外向性格的人,而那些寡言少語喜歡安靜思考的人,比較多是偏內向性格。幹活的幹不過寫PPT的,這個現象很好的說明了,外向性格的人在現在的企業中所占據的優勢。但是,我們對於外向性格的偏好,也並非由來已久。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研究了我們對於外向理想型偏好的由來。作者認為20世紀後,美國工業的迅速崛起,徹底改變了我們所崇尚的性格類型。我們對性格的偏好從原先的“品格文化”轉變為“個性文化”。所謂的品格文化,是指我們推崇的理想型是嚴肅,紀律嚴明,品德高尚的人,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的“君子之道”,講究的是慎獨,是高風亮節,是謹言慎行。所以,這種文化欣賞的並不是在公開場合高談闊論的人。相反,君子們會時刻保持謙遜有禮,盡量避免在公眾面前展現自己。
“個性”這個詞,對於我們這壹代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我們從小到大,壹直都樂此不疲的追逐著“個性”,仿佛缺失了個性,我們便什麽都不是了。其實,“個性” ? (personality)這個詞直到18世紀才在英語中出現,至於“要有良好的性格”這樣的觀點,則直到20世紀才流傳開來。
當人們從“品格文化”迎向“個性文化”時,大家的關註點開始轉移到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上。因此,人們會盡力抓住壹切能吸引眼球的機會,來更多的展現自己,從而提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似乎從原先的“內觀的文化”逐漸過渡到了“外觀的文化”。所謂內觀,就是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探索未知,去挖掘智慧,更多的強調獨立思考。而外觀,則會傾向於向自己身體之外的世界去探索,會更多的去和他人創建聯系,溝通和交流。
如果這種對性格的偏好僅止於個人偏好也就罷了,問題就在於,現在整個社會,從學校到企業,對外向理想型的傾向性已經越來越明顯,甚至於都讓我們誤以為外向是壹種“正常”的表現,而過於內向則會從某種意義上被認為是有性格缺陷或者個性失調。作為HR從業者,我們在面試候選人的時候,經常會主觀的認為那些不善言辭的人“怪怪的”,會偏見的認為他們的能力可能會低於那些能說會道的人。也正因為企業偏好外向性格,所以現在的學校也著重培養孩子們合作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沈默是不被學校和企業認可的,最合適的人應該是合群的人。哈佛大學的教務處長保羅·巴克稱,在20世紀40年代末,哈佛大學拒收那些“敏感,神經質”類型的學生和“過激的書呆子”,而中意那些“健康的外向型”男孩。學校想要的那種類型的學生,也正是四年以後,企業會願意招聘的職員類型。
那麽,內向性格的人是否在當今的社會就沒有競爭力了呢?當然不是,很多偉大的思想、藝術還有發明都是出自內向者之手。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到梵高的《向日葵》,再到個人電腦,這些偉大的成就都來自安靜而理智的人,他們更懂得在孤獨中不懈的探索,也更明白如何才能在那個安靜的世界裏找到寶藏。內向者喜歡獨立工作,而孤獨則是創新的催化劑。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團隊合作,其實並不是創新的最好方式,心理學大師漢斯·艾森克曾指出,內向者“會全神貫註於手頭的任務,防止壹切於工作無關的社交和兩性問題的幹擾。”換句話說,如果妳在後院的壹棵樹下安靜的坐著,而其他人則在院子裏舉杯暢飲,那麽妳就更有可能被蘋果砸中。牛頓是世界上偉大的內向者之壹,威廉·華茲華斯曾稱他為“壹個永恒的精神/在思想的海洋裏獨自遨遊。”
在內向者保持自己獨立思考,不懈探索的競爭力的同時,在適當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暫時的帶上外向者的面具。心理學家卡爾·施瓦茨通過研究發現,我們的性格是可以延伸的,雖然可延伸的幅度非常的有限。因為我們擁有自由意誌,而自由意誌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塑造我們的個性。當然,自由意誌的發揮作用的範圍不能超過基因給我們劃定的區域。我們可以把這個理論成為性格的“橡皮筋理論”,富有彈性但是是有限度的拉伸。
這個實驗結果就很好的證明了,為什麽那些內向的人,也可以成為優秀的演講者,精英銷售和社交達人。因為他們可以為自己更加渴望實現的目標,而暫時的偽裝成壹個外向者。他們可以為自己認為更加重要,有意義,沒有太大壓力的事情,暫時的妥協。當然,在必須的社交結束以後,這些內向者仍然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壹個人躲起來,安安靜靜的恢復自己的能力。
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只要妳在社會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妳都可以讓生命自然的綻放。盲目的崇拜另壹種性格特點所帶來的優勢而不接受自己的性格特點所帶來的劣勢,才會讓妳掙紮於兩種性格之間,然後失去了自己。
小結 :現代社會對外向性格的偏好已經形成,但是作為壹個內向者,妳並沒有失去自己的競爭力,妳也不需要痛苦於為什麽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合群。外向抑或內向只是性格上的壹種偏好,並沒有好壞之分。當然,在妳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內向者也可以適當的模仿壹些外向者的行為習慣,以便達成自己渴望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