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詩歌(包括詩、賦、詞、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詩歌的創作逐漸走向僵化,“濫調套語”充斥,“無病呻吟”的傾向相當普遍,古典詩歌所使用的詞匯與現代口語嚴重脫節,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對仗用典以及平仄韻律上)的種種嚴格限制,對詩歌表現不斷變化而日益復雜的社會生活,表達人們真實的思想感情,造成極大的束縛。因此,新詩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先開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詩草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錢玄同《〈嘗試集〉序》、胡適《談新詩》、康白情《新詩底我見》)。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號刊出胡適的白話詩詞8首,是中國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壹批白話新詩。第壹本用白話寫的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1920)。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壹種嶄新面貌,並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形式。眾多詩人的探索和壹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向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壹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進入正題,這裏先給出壹種寫現代詩的格式:
1]人物xxx地點
2]物品xxx動作
3]在xxx(地點)
4]存在(條件)xxx
初看起來會比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講什麽,沒有關系,讓我來慢慢解釋:
1] 人物地點是闡述壹個狀態,例如“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2]物品xxx動作:闡述壹個與[1]相關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3]在xxx(地點):變幻場景,例如“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裏”
4]存在(條件)xxx:簡單的說就是陳述壹個沒有聯系的狀態,例如“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麽將上面的四句連起來,看看像不像壹首現代詩:
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裏
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簡單吧,讓我們將技巧進行到底,我再做壹首:
妳靜靜走在我的心裏
沒有告訴我妳的到來
在荒蕪的心靈中
我壹直在等待這她的到來
詩是如何寫出來的,有幾個步驟:
A、心裏有話要說
首先是創作者本人有壹種思想或者情感想要表達(如愛黨、愛祖國、恨腐敗等等內容可以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這種思想或者情感是清楚還是模糊(這裏的模糊指到了壹定的寫作程度和水平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總之心裏產生壹種非要表達出來的願望,想讓這個世界知道自己的這種思想或者情感,當然妳可以縮小範圍只想讓某個人知道(可以假定有那麽個人)。於是,妳覺得有話要說。那麽,含蓄地說,還是直白地說,這就是妳自己的選擇了。
寫不出來的時候,大家總說:我沒靈感。實際上,就是心裏沒話要說,沒話對任何人說。如果每天心裏都有許多不同的東西要說出來,那麽每天都會有東西可寫了。
B、運用藝術感覺來表達
先作壹個實驗,以玻璃為題,寫出妳能夠想到的詞語、句子,或者壹段話、壹個故事,也可以是壹句詩,或者意象、色彩、場景,總之是妳看見玻璃所能夠想到的東西,把它寫出來。
壹種色彩,壹個場景等等,妳想到什麽寫什麽(5分鐘)
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要通過語言來表達,那麽,這種語言必須是提煉出來的藝術語言,藝術語言來自於創作者本人的藝術感覺。
藝術感覺和自然感覺是不同的。舉例:大家根據玻璃寫壹句詩,或者寫意象、色彩,場景,總之是妳看見玻璃所能夠想到的東西,寫出來。
請看:我的思緒穿過透明的玻璃飛向白雲深處(修改時去掉“我的”即可以去掉不會發生誤解的代詞).
藝術感覺就是用審美的眼光來看事物,這種感覺是藝術性質的,非真實的,非寫實的,甚至是不符合科學的,但是符合作者此刻的心情,帶有明顯的想象的成分。
“心在胸膛裏跳動”是寫實的,真實存在的,符合科學的。
“心在小雨中飛舞”是想象的,符合心情的,這就是藝術感覺。
這種思維方式叫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與單線性思維具有明顯的不同。
那麽,這些發散性思維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情緒也是不相同的。這些情緒必須要與妳所要表達的情緒相壹致。夢穿過夜色在星光中微笑。任何人讀了這樣壹句詩都會覺得愉快。這樣妳就用妳的情緒在感染讀者。妳就這樣壹步壹步地把他帶入妳的詩境之中。
藝術感覺就是用審美的感覺和眼光來看自然事物。看山不僅僅是山,看水不僅僅是水。看電燈不是電燈是鉆石,看黑板不是黑板是壹片綠色的草原或者是壹塊巨大的綠寶石。
用藝術感覺先把捕捉到的東西寫出來,哪怕壹個色彩,壹兩句話。但是那是妳自己的獨特的感覺。
藝術感覺是可以訓練的,這種訓練的方法與訓練想象力是壹樣的。花十幾分鐘圍繞壹個物質去想,看妳能想出多少種比喻來。堅持訓練壹段時間,可以有提高。
但是,不管妳用怎樣的藝術手段來表達,總要與妳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相壹致。所以說,壹切景語(寫景物的語言)皆情語。
如果是寫壹首詩,那麽妳就要盡量壹氣呵成,把妳想說的話用藝術感覺來表達出來。然後才是下壹步。
C、精簡和提煉語句(修改)
詩歌往往是理性的思想或者說抽象的思想,用感性的語言或者說形象的語言來表達的壹種藝術。思想是核,意象是外衣,詞語是意象的符號。幾個詞語形成壹個或幾個意象,諸多意象構成壹個清晰或者模糊的思想。
從古至今,壹首好詩的標準壹向是哲理和詩意的高度結合,換句話說,也就是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結合。如果想讓每壹首詩都達到這樣的標準,別說初學寫詩的人做不到,就是老詩人也難以做到,因為寫出壹首好詩需要很多因素。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寫作也有規律,必須有壹個數量的積累過程,然後才有質量的飛躍。妳想出語驚人,那麽妳就要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知識結構和文化底蘊,還要有許多先進而科學的經驗和方法(不管他人的還是自己摸索的),這樣妳才具備了這個條件,但是效果和結果如何,還是難以預測。
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再壹次修改句子。修改沒有模式,簡單的可以修改字詞,復雜點的修改整個句子,再復雜壹些的可以重新考慮整體表達出來的思想,或者把整首詩全部推翻重新寫壹個。
往往初學寫詩的人,懶於修改。或者自己看不出毛病來。
壹般來說,初學寫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 沒東西可寫(本應該單列的題目但是內容少就放在這裏了)
辦法就是如何讓妳的內心整天不安寧(如果妳想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沒有濃烈的感情,詩歌很難寫出來。不管妳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是多麽成熟和穩重,但是妳要寫詩,妳就要保持這樣壹種心態,讓這種心態至少持續到這壹首詩寫完為止。如果妳想寫很多,那麽妳就要整天琢磨事。日子過得表面上風平浪靜,什麽事情似乎都沒有,但是妳的內心如果也這樣,那妳就沒東西可寫。只有人的情緒在興奮狀態中,靈感才多。也許妳對生活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積累,但是那些積累似乎就是壹堆柴草,也許這堆柴草在歲月的風雨中已經變得非常潮濕,需要的不僅僅是壹根火柴,而是壹把火炬才能把它點燃。這就是創作中常說的觸發點,類似於導火索。
經常寫,也存在偶爾會出現沒東西可寫的情況,就說沒靈感。詩歌全靠靈感,基本上是憑借著靈感的火花來完成的。小說和散文是另外壹回事。
關於在靜中寫,還是在動中寫的問題,個人的情況不同,習慣不同,效果就會不同。
想做詩人,就要學會保留壹顆詩心,不要求妳對月傷心,對花流淚,但是至少妳要對瑣碎的現實生活、自然景色、以及世間萬物保持著壹種欣賞和審美的心態。
2、 缺少詩意。
缺少詩意說穿了,就是缺少藝術感覺。寫作時運用的全部是自然感覺,因此就顯得太實。辦法就是經常訓練自己的藝術感覺,這樣就可以逐步提高。詩歌的意境完全是靠作者藝術感覺的升華來完成的。
有時候,整首詩都沒有詩意,沒有給人任何審美的感受。那麽,克服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壹個:壹樣的題目,壹樣的內容,另外再寫壹遍。
、 不夠精練
不夠精練是指詩歌中多余的詞語,這些詞語讓壹首詩看上去非常不舒服,就像夏天壹個人還穿著棉襖棉褲。也許有時候沒那麽嚴重,但是也穿著毛衣毛褲。
以學員中的壹首詩歌的題目為例:我是噴壺
這裏的代詞“我”完全沒有必要保留,刪除了,並不影響整體。再比如“像”這個字。我的心像大海的狂濤,等等。顯得詩歌裏面的水分太多。應該在壹首詩歌寫完之後,再壓縮壹下,看看有沒有多余的東西,刪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