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生僻字註音
泚 (cǐ) ? 彌 (mí) ? 籧 (jǔ) ? 篨 (chú) ? 浼 (měi)
譯文
新臺壯麗又明耀,河水寬廣而浩渺。
本想嫁個溫雅君,卻是個雞胸年少。
新臺壯觀又雄厚,漫漫河水好輕柔。
本想嫁個溫雅君,偏遇個將死老頭。
撒好漁網把魚收,捕得鴻雁網中遊。
本想嫁個溫雅君,卻嫁得駝背老頭。
品析
這首詩基本上都認為是衛宣公強占自己兒媳的諷刺詩。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壹個美女倍出的地方,其中的宣姜更是以美貌著名,嫁給衛國世子伋子為妻,伋子的父親衛宣公聽說宣姜十分貌美,便將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臺,迎娶宣姜,立為自己的夫人。
這首詩便是諷刺衛宣公強占兒媳的醜陋。詩中用高大明艷的新臺、緩緩流動的河水,反襯出衛宣公的醜態,將衛宣公比喻成醜陋的癩蛤蟆。可以想象壹下,在雄偉壯觀、美麗明艷的新臺上,壹個像癩蛤蟆壹樣的男子,擁抱著壹個天線似的女人,多麽諷刺的畫面。
年輕美麗的宣姜,幻想著未來純真的愛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本以為能嫁個溫婉儒雅的君子,沒想到卻被這麽壹個無賴的男人強娶為妻。詩歌反復的吟唱,彰顯出衛宣公的形象有多醜陋,令人不齒。漂亮的宣姜,心中該是多麽的痛苦不堪!
原創聲明
? 本文由 詩經情話 原創發表,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