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人與環境的和諧的文學作品

關於人與環境的和諧的文學作品

聆聽自然

清澈,明亮的小溪緩緩地流向山的深處,婉轉、歡快的叫聲直沖那雲霄深處,活潑、熱烈的瀑布歡快地躍入潭水深處……這壹幅幅的美景無壹不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就如壹位畫家,他自如地揮灑手中的筆墨,描繪出壹幅幅人間奇景;大自然又如壹位鋼琴家,他盡情地敲擊手中的琴鍵,彈奏出壹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壹位魔法師,他盡情地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創造出壹個又壹個的奇跡。

大自然是什麽顏色?綠色?紅色?黃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

然而大自然這位畫家總是偏愛於綠色,綠色代表著永恒,象征著和平與永恒。大自然自從誕生的那壹刻起,身上就攜帶有綠色的基因,然而正是這些基因造就了如今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同時已孕育著人類這壹偉大的智慧生命。大自然這位畫家自如地調弄手中其它顏色的油墨來點綴美化這大千世界,紅色、黃色等顏色代表繁榮與昌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顏色基因,大自然才呈現出如今的五彩繽紛與色彩斑斕。

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那麽什麽是它生命的真諦呢?

"魚翔淺底,鷹擊長空,駝走大漠"這壹派和諧的景象不正透露出大自然生命的真諦嗎?

當妳從地上拾起壹片火紅的楓葉時,妳能感受到它的熱烈與悲壯嗎?那火紅的楓葉恰似向妳傾吐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它教給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道理,透過那壹片火紅的楓葉,妳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熱烈與無畏呢?

妳聆聽過大自然的聲音嗎?那淙淙的流水淌過那蜿蜒綿亙的小溪的聲音;那雲雀直沖雲霄的鳴叫聲;那雄鷹振翅搏擊長空的聲音,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妳將更深壹層地理解大自然地深邃與神秘。

當妳將腳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當妳在森林中盡情沐浴著清新的陽光,此時此刻的妳已經與大自然進行了零距離的接觸,妳能不有所感悟嗎?

聆聽自然,感悟自然。

所謂“小區”不過是鎮上原先的壹個小學,“和諧小區”的名字是壹位老師無意中取的。

在麥熟的季節,我們壹***十八戶陸續的搬到這裏。環境還可以,大街北側壹個門洞,往裏走十米就豁然開朗,這裏是原先學校的操場。有點象《桃花源記》中入口的味道,不過沒有桃花,有的是紅磚湧路兩側幾棵多年的垂柳。湧路的盡頭是校區的大門,倆門柱的的頂端各有壹個排球大小的柱燈,遙想當年可曾照亮多少學子的求學之路。大門壹側是壹個小門,供人少時通行。再往後是幾排整齊的教室和辦公室,現在已改成了職工宿舍。鎮上的領導很體貼我們,在各宿舍門口都新安了自來水管、拖布池和幾條整齊的蓋板下水道。

對我們的新家我是有感情的,因為這裏還是我的母校。畢業以後我和同學們相約來過幾次,來懷念我們那段美好的時光。教室前的湧路還在,垂柳還在,花池也在,原先的歡聲笑語記憶猶新,我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新住戶們以抓鬮的方式是排了個壹、二、三,我家東挨著寬闊的紅磚湧路,門前是條略窄的石板路,路旁有兩顆國槐,大的如碗口,小的如小兒的手臂,她們緊緊的依偎在壹起,親像壹對母子。樹底下擺了張小石桌,僅可供四個人吃飯、打牌或乘涼。石桌旁是壹只擡頭凝望的小鹿,兒子時常在上面玩耍。蟬的幼蟲可能因為它會變的緣故我們這裏叫它 “神仙”,爬到這兩棵樹上的”神仙”卻出奇的多,這成了我家壹個意外的驚喜。最高興的是六歲的兒子,他每天晚上打著手燈在樹上總能找到幾個,有時小鹿的腿上和小石桌旁邊也能找到。於是每隔三兩天石桌上就能 端上壹盤最新鮮的美味了。小石桌緊挨著壹片兩張見方的花園,搬來後就種了幾樣青菜,不為多少收成,只為平常也活動活動。人勤地不懶,竟陸續的有了收入。吃著自己種的東西,那個愜意要比吃燒雞烤鵝更要可口香甜。

我們這裏的住戶大多都在鎮上上班,原先都認識,現在成了鄰居,就覺得份外親熱。年齡最大的是壹位小學校長——×老師,再過幾年他就退休了,可是思想壹點也不比我們小年輕的落後。每次他在家總是主動和我們打招呼,不是要我們聊聊就是約我們飯後打上把牌。原先我們去了還有點兒拘束,久而久之,他家門前成了我們的小據點。打牌壹般是夠級,他雖然年齡大了但是記牌很準,贏了牌高興,他也大呼小叫的,興奮得與他的年齡和身份不符。

由於我們住戶之間沒有院墻,鄰居間見面就方便的多,這給女人們閑聊提供了機會。女人們的話長,只要開了頭沒有要緊的事很難剎住,不光剎不住,聊到精彩處說不定哪壹個端著飯碗跑出來,生怕錯過聽八卦新聞的機會。最方便的是孩子們,壹個孩子起早了必定找他的玩伴,常常大人們還沒起床,孩子們已經在外面嘰嘰喳喳熱鬧的如鳥群了。誰家做了好吃的就左鄰右舍的送,這時小家夥的嘴最乖,叔叔嬸嬸的叫個不停。各自菜園收成也相互的送,投桃報李,家家戶戶的應時青菜就全有了。

晚上乘涼的時候我們這裏最熱鬧。孩子們做完作業在湧路邊的路燈下盡情玩耍,大人們則拿出馬紮子圍坐在壹起聊天。家長裏短,單位軼事,領導升遷,國際形勢無所不有,精彩處發出陣陣的笑聲。路燈下的牌桌是每晚必不可少的,再有閑人時還可觀戰,不時為她所關註那家提醒壹二。暑意漸退,夜色深沈,才相約散去。

年底 ,鄰居們有壹次小聚,發起人是×老師。大家圍在壹個圓桌旁,×老師坐在中間,氣氛很好,極像壹個和睦大家庭。他說上班近三十年了,向我們這裏的關系這麽融洽的很少。現在上邊提倡社會和諧,我們這裏簡直就是和諧小區。“對,對,對,”他的話引起了***鳴,我們建議,“以後就叫和諧小區得了,妳就是我們的區長”。“和諧小區”就這樣誕生了。鄰居們暢所欲言,盡興而歸。事後,知道有幾個酒醉的,少不得挨女人們的壹頓嘮叨。

天有不測風雲,這不又到夏天就出了壹件事,打破了我們小區的平靜。壹天天剛擦黑,我們幾個人正圍在壹起打牌,住在小區東北角的×哥急急的跑來,說有賊。我們立刻散了,找了點家夥去堵截。賊受了驚身上卻不知什麽原因受了傷,我們順著血跡找到門洞前,血跡卻又轉了回來,我們知道賊並沒有走就四下尋找。不久,110的幹警接到報警來到這裏,詳細問過經過和細節,又搜查了壹遍,竟奇跡般的沒有找到。事隔幾天,警方從鄰縣的醫院裏找到了那個人,市裏的電視臺也做了壹期叫《案發現場》節目,講了事情的經過和處理結果。我們的小區出了名,我們也更加團結。

現在我家搬到了縣城裏居住,小區是正規小區,鄰居間卻少有往來,偶爾在樓道照個面,也是白眼相對,點壹下頭算作問候,並不想多說壹個字。空閑時無緣無故的常想起和諧小區的老鄰居們 ,懷念那段充滿人情味的生活。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是地球的驕子她給予我們生存所需的壹切,離開她我們壹刻也無法生存下去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正不自覺地步入掠奪性資源利用和破壞性生產的誤區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是地球的驕子。她給予我們生存所需的壹切,離開她我們壹刻也無法生存下去。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正不自覺地步入掠奪性資源利用和破壞性生產的誤區。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壹方面,工業汙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江河湖海,天空到處彌漫著黑色的煙塵,堆積如山的垃圾。另壹方面,森林面積銳減,土地沙漠化,氣候變異,酸雨成災,旱澇肆虐,生態災難頻繁,水資源和自然資源逐漸枯竭……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正面臨著環境不斷惡化所帶來的嚴峻威脅,地球及其居民好象進入了壹個高風險地帶。警鐘早已敲響,但是,人類對於環境惡化進程的遏止仍顯得過於蒼白無力。

美好的地球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但,每當我們的自身利益與環境利益相互矛盾時,人類總是只顧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環境利益卻被我們遠遠地拋在腦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衛生”而大量使用壹次性筷子,為此付出的代價森林被毀,水土大量流失,生態失衡;為了獲取看似貴重的毛皮、虎骨,滿足渺小的口腹之欲,有人甘冒違法的風險,瘋狂地捕殺野生動物……據統計,人類工業化發展的壹百多年來,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升級和其它人類活動的增加,物種滅絕的速度比自然滅絕的速度要快壹千倍之多。如果人類再不節制自己的行為,我們的後代將會見不到除人類之外的其它生物,甚至將可能無法在這個星球上繼續生存下去,人類也將面臨滅絕。這決不是危言聳聽。面對著我們壹手造成的惡果,面對著逝去了的、將要逝去的,以及那些在人類的屠刀下呻吟的生命,我們——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該怎麽辦……

警鐘已經長鳴!環境需要我們保護,家園需要我們建設。我們每個人可以做許多事情來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如回收廢舊電池,節約水電,不吃口香糖,不亂扔雜物,不用塑料袋,不用壹次性筷子,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到城鎮鄉村開展以“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大規模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號召大家立即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為人類生活創建壹個美好和諧的環境。

大自然與我們是不可分割的***同體,地球則是我們***同的家園。天藍地綠,山川秀美是我們***同的追求和理想。為了把我們的綠色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為了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壹片綠色的天地,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我們的地球,也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吧!

留給明天壹個純凈的世界

應該說,我們當前所處的世界很不如人意——

天空中,濃煙滾滾,那是伊拉克的油庫被炸在燃燒;沙塵漫漫,那是大西北的沙漠東移的征兆;酸雨綿綿,那是化工廠的廢氣凝成的災難;毒氣絲絲,那是大西南的氯氣罐泄漏的後果……

高山上,茂密的樹林被成片地砍伐,珍稀的動物被接連地殺戮,林中的飛鳥失去了生存的天堂,大量的泥石攜洪水而肆虐……

江海裏,漂浮著白色的泡沫,那是從化工廠排出的工業廢水;漂浮著黑色的油膩,那是從失事的油輪裏漏出的原油;漂浮著零星的白點,那是被毒死的魚兒翻著的肚皮;漂浮著赤色的小生命,那是壹種被稱作“赤潮”的海上自然災害……

人世間,充斥著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泛濫著假煙、假酒甚至假藥和假奶粉,遍布著黃色的羅網和溫柔的陷阱。填塞耳朵的是官員腐敗的接二連三的醜聞,撲眼而來的是黑社會勢力的巧取豪奪和橫行霸道,掛在嘴邊的是不堪入耳的粗俗和打情罵俏……

難道,難道我們要把這樣壹個汙濁的世界留給明天?

不,絕不是!

我們要留給明天壹個純凈的世界。

首先,它應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描寫的那樣,“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其次,它應像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描寫的那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再次,它應像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描寫的那樣,“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最後,它應像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描寫的那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將古人的理想,在明天變為現實,這是我們留給明天的最好的禮物。

回答者: jl5708 - 中校 十二級 2009-11-11 09:47

壹,關於“京派”

把“京派”和“海派”當作不同的文學流派,是後來文學史家的研究工作。不過因為這兩派所涉及的作家群的範圍都比較大,各自的情況又都很復雜,不同於其他有結社有綱領而且傾向鮮明的派別,所以有些論者對於把“京派”看作流派,仍持謹慎的態度。但學術界多數意見還是認為,“京派”是大致可以視為壹種流派的。

通常認為所謂“京派”,是指三十年代活躍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義作家群。要註意這個定義帶有的時間和地域性,也有政治傾向性。這壹文學派系的“命名”跟三十年代初發生於上海與北京兩個城市作家之間的壹場論爭直接相關,當時雙方互相攻擊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從文和上海的蘇汶,後來又加進了魯迅等人。1933年10月,沈從文發表《文學者的態度》1壹文,批評了那些主要在上海的新派的作家,指責他們對創作缺乏尊嚴感,有“玩票白相”的習氣。稍後在《論海派》2壹文中,他對上海某些文人作風提出了更為尖銳的批評,以輕蔑的口氣指責他們是“名士才情”加上“商業竟賣”,並且把“舊禮拜六派”和所謂“感情主義的左傾”,統統都捆在壹起,斥為“妨礙新文學健康發展”的“海派”。與此同時,沈從文又標榜北京作家的“誠實與質樸”,主張要張揚文壇正氣,破除“海派”的歪風。沈從文的批評大致代表了北方壹些自由主義作家的立場:他們對當時方興未艾的左翼文學、時髦的現代派文學以及流行的商業化文學,都相當反感,而力圖與此拉開距離,保持壹種批判的態度。上海的作家自然也有反駁。曾經追求過革命文藝,後來又傾向文學價值獨立的蘇汶,在《文人在上海》壹文中就指出,所謂“上海氣”其實就是現代的都市氣,是現代機械文明傳播的產物,相信必將還產生更廣的影響。應當說,沈從文對所謂“海派”浮泛作風的批評不無中肯,但也有他的偏狹。所以後來魯迅屬文《“京派”與“海派”》,說“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沒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幫閑,海派是商的幫忙而已”。3魯迅似乎在各打五十大板,其實是從地域文化角度為兩派文人“看病”,對當時文壇弊病的批評可謂入木三分。

其實所謂“京”“海”之爭,不甚明了,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氣和派性在裏邊。不過,論爭除了顯現文學觀上的不同,也確實反映出當時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別。近些年來有關上海和北京文化的比較研究多了起來,大家有興趣可以找這些論文看看,也許對於了解“京派”和“海派”不同文化品格的形成是有幫助的。在三十年代,中國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已經從北京轉到上海 。上海是中國現代的大都市、大商 ,西方文化和革命思潮的影響特別大,整個文化氛圍包括文壇的狀況,比起北京和其他地區來,要更顯得開放、求新、多變,但商業色彩也比較濃。上海文壇很復雜,既有典型的商業化的流行文學、墮落的文學,有新感覺派之類前衛的文學,有張愛玲這樣很傳統又很現代的文學,更有富於使命感而深受青年傾賴的左翼文學。所以,以“海派”來籠統地涵括上海文壇,並不大合適。相對而言,“京派”作家群的文學旨趣互相較為接近。由於五四的高潮早已過去,大批作家南下上海等地,三十年代的北京文壇變得比較沈悶。但北京畢竟是古都,又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文化的積澱深厚,有比較寬容豁達的風氣。那些主要在北京天津的大學任教或上學的壹批作家,可能也是因為遠離了時代的中心,寫作心態壹般都比較雍容、恬靜和紮實,在文化取向上較少商業的或黨派的味道,卻也比較守成和穩健。近年來有些論者認為當年的“京”“海”之爭,看似偶然,卻從根本上反映了三十年代的文學格局,是“鄉土”與“都市”兩種文化背景的對峙在文學中的體現。這也提出了壹種分析的視角,值得探討。總的來說,“京派”創作群體的基本傾向是自覺地區別於當時左翼文學,又有意與各種商業化和流行的文學保持距離的作家;他們看重文學的獨立價值,卻又不免超離時代變革的主流。

從創作實踐來看,“京派”以小說最顯實績,除了大作家沈從文,還有壹個具有相當活力的創作陣容:有以田園牧歌風格著稱的廢名,擅寫詩意小說的蘆焚,給創作以深入的審美理論闡析的朱光潛,以及淩叔華、蕭乾、李健吾、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林庚,等等。“京派”作家群雖然沒有結社,但“學院派”的沙龍活動頻繁,辦同人刊物是他們主要的文學生存方式。如《大公報?文藝副刊》、《文學雜誌》,以及《駱駝草》、《文學月刊》和《水星》等等,都是“京派” 活躍的園地。這個流派作家都是很自由的,各自的寫作路線和風格不盡相同,但創作精神、心態和審美追求有相對的壹致性,那就是政治意識的淡化與藝術獨立意識的增強,具體壹點來說,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流派的***性:

(壹)多寫鄉土中國和平民現實的題材。出於對文學的政治功利性、黨派性和商品性的不滿,“京派”作家試圖避開時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選擇,而轉向以文化觀照和表現最普通的中國人生。他們對現代工業文明侵入之後的鄉土中國的變化懷著矛盾的心態,在表現道德淪喪的同時,格外註意以傳統的和民間的道德重新厘定現實人生。強調與都市文明相對立的理想化的宗法制農耕文明生活,使他們的創作多帶懷舊色調和平民性,對原始、質樸的鄉風民俗和平凡的人生方式取認同態度,熱中於發掘人情、人性的美好,並讓這些美好與保守的文化和傳統秩序融為壹體,在返樸歸真的文學世界中來實現文化的復蘇與救世。若從“生活在別處”的審美意義上講,“京派”這種戀舊的文學模式容易產生藝術效果,何況其中還有文化批判和審視的價值。“京派”作家寫盡了人生之“常”與“變”,但多是由“常”看“變”,實際上是在時代變革之外尋求自足。這樣看來,“京派”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品格是比較復雜的,其長處和缺失往往是二而壹的,應當仔細分析,不可籠統評判。

(二)從容節制的古典式審美趨向。這跟“京派”作家多取普通的題材與平和的寫作目標是有關的。他們樂於追尋過去,從平凡的人生命運中細加品味,挖掘其中的詩意,寄托壹定的文化理想。這就需要沈澱生活,節制感情,除盡火氣,以誠實、寬厚的心態來創作。當然,如前所述,“京派”遠離商品化和都市化的文化追求,也決定了這些作家寫作的從容篤實,他們的小說往往達到壹種和諧、 圓融、靜美的境地。在當今相對平和的年代,象“京派”這樣壹類作品似乎更能贏得讀者的青睞。

(三)比較成熟的小說樣式。“京派”作家註重文學功力,在各種小說的文體上都有創新和推進。當他們以“鄉土中國”的眼光審視都市生活時,常寫世態批評的諷刺小說,而描寫鄉土人生時,則大大發展了抒情體小說。“京派”最拿手的還是抒情體小說,這方面他們有突出的貢獻。不同的作家自然有不同的情味,但他們比較***同追求的是文體風格趨向的生活化,通過作家人生體驗的融入、散文化的結構和筆調,以及牧歌情調或地域文化氣氛的營造,等等,將對鄉土經驗的眷戀和傳統回歸的渴望,用極具詩意的體式來加以表現。“京派”小說家有形式感,講求“文章之美”,作品比較有可讀性。

這三點當然只是作為“京派”壹般特征的概括。具體到某個作家,還應當結合其創作來細加體味和分析。在重點講述沈從文之前,我們不妨再提示幾位也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以加深大家對“京派”的了解。

首先壹位是廢名,原名馮文炳,湖北黃梅人,1929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時出版第壹部短篇小說集《竹林的故事》,代表作還有有長篇小說《莫須有先生傳》、《橋》等。他堪稱京派小說的鼻祖,連沈從文都受他的影響。廢名作品的特別之處,是田園牧歌的情調加上古典式的意境的營造。不僅反映鄉村風景、風俗、人情之美,尤其致力於鄉間兒女情態的描寫,透露出壹種哲人式的人生態度和對普通生命方式的體悟。讀廢名的小說尤其應當註意其獨特的文體。他所寫的是“作為抒情詩的散文化小說”,深受中國古典詩文的影響,有時他在試圖用做古詩絕句的韻味來結構現代的小說。閱讀時可以多體味其如何通過文體的交匯產生出“詩化小說”的特殊效果。廢名的作品並不容易讀,裏邊總有某種玄學意味,又有“理趣”和“禪趣”,閱讀時只有放慢速度,才能漫漫體會那有意為之的“澀味”的境界,看作家如何將藝術和哲學兩相調和。

第二位值得這裏提到的是蕭乾,北京的蒙古族後裔,是“京派”後起的作家,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駐英記者。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栗子》和中篇《夢之谷》。作品多帶自傳性色彩,寫童年生活,從“童年視角”出發,以壹個城中“鄉下人”的獨特身份寫作。充斥於他的作品中的蒼涼感是強烈的,又是清澈而健朗的。《夢之谷》是他經歷的寫照,極具抒情性和感傷情調,語言雅麗清新,重直覺的把握。

第三位是蘆焚,筆名師陀,有《谷》、《裏門拾記》、《落日光》、《野鳥集》等小說集。他在作品中是壹個滯留城市卻未能忘情於鄉村出身的敘述者,寫作總是突出自己的鄉村文化背景,以場景的展現見長,具有悲哀的抒情氣質。無論寫景寫人,都繚繞著詩意,妳讀著讀著,不覺間就會被那自然界的荒涼與人事的辛酸所打動,北方農村衰敗圖景中的悲涼之氣會給人極深的印象。讀蘆焚還當體會他如何將抒情、諷刺和象征摻和,在奇幻神秘氣氛中制造某種可以引發聯想的寓意。

另外,若要對“京派”的文學傾向和價值追求有更清晰的了解,最好還讀壹讀這壹派的代表性美學家和評論家朱光潛的論著。

“京派”其他壹些作家也都有各自的藝術個性,但最重要的還是大作家沈從文。

針對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人口、環境與發展悖論,應該確立壹種新的文明即生態文明,也就是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同發展的文明。

首先,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是壹種真正的平等、和諧的統壹,即提倡把人類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統壹起來的自然觀。其次,在社會發展觀方面,我們必須確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把對自然的合理開發和積極保護統壹起來。我們不能離開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單純強調對自然的保護,使保護變成被動的適應,那樣就無法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就會使社會進步緩慢乃至倒退。

生態文明是在工業文明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同時又是對工業文明的超越。伴隨著工業文明的向前發展,生態文明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文明形態。

生態文明觀念的核心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重塑,即必須認識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當前最重要的是轉變環境教育觀念。要從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高度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環境價值觀。

生態道德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生態環境的漸趨惡化,需要把生態道德教育提上議事日程。通過這種教育,增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道德意識,使之認識到,生態道德是人類道德的重要方面,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所應履行的道德義務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