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疊嶂,氣勢磅礴,四周是100多米的石墻。山頂平如巖石,形似方盒,故名,屬雁蕩山八景之壹。因為壹半在樂清市湖塢鎮,壹半在溫嶺市大溪鎮,所以這山也挺亂的。如果換壹種說法,應該會更清楚。可以說是離溫州最近的臺州景區。
這裏的地質是典型的復活火山口構造,山體由流紋巖火山臺地地貌和溝壑瀑布組成。然而,在山頂,它與其他山峰不同。這裏的山頂有田野那麽寬,有很多湖泊和水池,下面的壹切景色都可以盡收眼底。
山不高,但有絕壁深谷可贊。大部分的爬山路都比較平坦,不像其他的山那麽陡,所以爬起來也沒那麽累。而且現在是初冬,爬山也不是很熱。秋風習習,仍不時有壹絲涼意。
爬樓梯,家裏已經是深秋了,那天天氣也不好,所以爬的人不多,偶爾會碰到幾個!上山的路上有很多景點。在南疆旅遊,從景區入口上來沒多久,就能看到大象巖。在這裏,房山西端的峭壁鶴立雞群,因崩塌而產生壹根巖柱,與平臺上下相連,中間隔開,就像壹頭巨象在喝水。
繼續走,草地郁郁蔥蔥,偶爾落下幾片黃葉,提醒著四季已經結束,冬天已經開始。這是壹個位於南北之間的洞穴。說起風景,寺廟道觀很多,世界很美。房山山好帥好自然。當地村民平日虔誠禮拜。房山這邊,佛道兼容,香火旺盛,寺廟道觀十余座。征戰南北的楊府,主要供奉的是宋朝與遼作戰的將軍楊家將,而在道教中也被稱為楊府大神。
妳可以在東北的鬥東看到張振山。摩崖上刻有“鎮山”二字,相傳為著名書法家錢紹武所寫。錢紹武老師在張裕和房山留下了許多墨寶。據《嘉靖太平縣誌》中記載,方山自古供奉楊府大神,壹直是天下大患,保百姓平安。因此,南北鬥爭背後的懸崖也被稱為“張振山”。
南北鬥洞後面是觀音像。觀音寺依地形而建,側廳有四位唐道士和導師,觀音寺下廳有壹間廂房和倉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看看。小巧玲瓏。
再走幾步,觀音寺就到了天恩塔。這座恩典之塔是當地人建造的。這座塔有七級臺階高,由灰色石頭建成。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沐浴在神聖的恩典中”。
五香巖,顧名思義,是五頭大象的形狀,但是妳在這裏是看不到的。妳可以在觀音寺看得最清楚。仔細看懸崖。它是由垂直的接縫切開的。大象要想突破圍墻,有的朋友甚至數出了六七頭大象。我記得我在觀音寺的時候,從另壹個角度看不到!但是,妳可以在這裏看到寫作高峰。小峰下部呈圓形,頂部略尖,看起來像壹支倒筆。叫做“寫壹個高峰”。
關於刷的形成有很多傳說。據說王羲之壹口氣寫了《遊四郡》。他高興了,揮揮手,把毛筆扔到了這裏。另壹種說法是寫作高峰。
就在前方,我們到達了仙天門,也叫西天門。明代代謝省有兩句詩是這樣描述的:“天柱巍峨,絕地望孤梯。”說明以前爬房山山頂很難,要靠梯子爬。
登錄仙天門,會看到石壁上刻著“夢圓”二字,題字為“長沙百年翁麗金奧”。由此可見,李金奧寫“夢圓”二字的時候已經壹百歲了。登錄仙天門,妳可以看到山野疊放的綠色祭臺。就像走在街上。
走樓梯不到5分鐘就能到達山頂,打破了人們對山頂的常規印象,但除了外觀差異,壹切似乎都是壹樣的。有寺廟,有紅絲帶,似乎是每個山頂的標配。雲霄寺是房山最古老、最大的佛教寺廟。它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50多個大廳和亭子。雲霄寺舊址位於房山南麓的楊嬌洞中。它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由於山高風大,多次遭受風災破壞。被摧毀後,又重建、建造、摧毀,然後搬到今天的位置。
在雲霄寺對面,我們可以從很多方向看到和平塔。塔共七層,底部三層外有遊廊,由柱子支撐。塔有八面,其中四面雕有金佛像,另外四面有窗戶。塔裏有梯子可以爬。但是由於時間和天空的原因,還是有些遺憾沒能登上這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