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煉字的角度‘壹’字為什麽用的好?

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煉字的角度‘壹’字為什麽用的好?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熠熠生輝的明珠。它註重遣詞造句,講究反復推敲,它對語言簡潔、準確和傳神等方面的要求,比其他文學作品對語言的要求更高,可謂近乎苛刻。因此,這壹顆顆燦爛耀眼的明珠中,有許多因語言的精心錘煉而成為後人推崇備至的文學典範。這些古詩詞往往只壹字壹詞的獨特運用,就使境界頓生,新奇醒目,讓人怦然心動,百般品味而經久難忘。 壹、回顧經典走近煉字: 師: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我們曾經學過壹篇課文——《推敲》? 生:是有關賈島推敲的故事吧。 師:對。還記得這個故事的內容嗎? 生:記得。故事說的是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想起自己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壹邊吟哦,壹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後來,竟然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中。後來韓愈問他為何沖撞的儀仗隊,賈島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並說自己正在猶豫不決,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告訴他還是用‘敲’字更好些。 師:那“敲”比“推”好,好在哪兒呢? 生: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妳是壹個懂得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 壹首凝練的詩,往往妙用壹字,全詩生色,這就是煉字,即詩人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從以上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寫作詩歌其實是非常講究煉字的。 二、體會感悟親近煉字。 師:煉字如此之重要,那麽,有無規律可循呢?其實精妙的煉字有壹個特點,它貌似違背生活常識,卻在不尋常中彰顯精彩。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我們曾接觸過類似的範例。例1 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宋朝詩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而關於這句名句的由來還有個故事呢。 據說,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壹思索,就寫了壹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不妥,想了壹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壹下,又覺得“過”字不妥。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壹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壹爽,忽見春草碧綠,他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壹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壹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壹些,顯得十分醒目。 壹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師:聽完故事,妳試壹試,將“到、過”這些字帶進詩中和“綠”比較壹下,看看讀起來效果有何不同? 生:我覺得“春風又到江南岸”中這個“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到江南是什麽景象,缺乏詩意,改為“過”字雖比“到”字生動壹些,寫出了春風的壹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還是這個“綠”字的確用得好,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師:是啊,原來這個“綠”字是壹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是吹綠的意思,變成了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風壹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和風,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易傳達的聽覺、感覺為視覺,即見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後江南水鄉的變化,壹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 例2 師:再如,宋祁《木蘭花》中的名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照理說,春意該對應“濃”字,可作者為什麽不用,偏偏選用了這個“鬧”字呢? 生:我想作者用壹個“鬧”字,是把杏花當做人來寫,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把壹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吧。 師:“紅杏枝頭春意鬧”,詞人詠出了這壹絕唱。如果說這壹句是詞作的點睛之筆,還不如說是詞人心中綻開的感情花朵。“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聽聞的。春天來了,紅色的杏花擠滿枝頭,詩人就在這幅春景圖上著壹“鬧”字,用擬人手法,把它寫活了。這壹“鬧”字既是繪景,又是寫情,它不僅描繪了杏花盛開的艷麗景色,還寫出了在春風吹拂下,杏枝搖曳,花兒微動的活潑神情。“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難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這個字給予了高度評價:“著壹‘鬧’字而境界全出。” 由此看出,名詩佳作誕生的背後,是許多詩人的煉字佳話。“吟安壹個字,拈斷數莖須”是詩人盧延讓錘煉語言的真實寫照,“兩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是“苦吟”詩人賈島的肺腑之言,“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詩聖杜甫的不懈追求。 三、用心品味煉字魅力。 (壹)魅力壹——傳達準確的詩意。 例1:《早梅》 齊己 屏顯:“前村深雪裏,昨夜( )枝開。” 師:知道括號裏應填什麽字嗎? 生:“壹”。 師:將這個字帶進去讀壹遍。 生: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師:最初作者用得是“數”,後聽取了詩人鄭谷的意見改為“壹”。妳能說說改為“壹”好在哪嗎? 生:題目是《早梅》,指早春開的梅花,數量少,用“壹”能突出早梅的特點。 這壹例中,“壹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被譽為“東風第壹枝”,是謂“早”;而這“壹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說,詩人鄭谷把齊己詩中的“數枝開”改為“壹枝開”,齊己深為嘆服,便拜鄭谷為“壹字師”。可見,巧煉壹字可以傳達出準確的詩意。 (二)魅力二——突出事物特征。 例2: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屏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詩人為什麽不說‘鮮花三月’而用‘煙花三月’呢? 生:為什麽呢?老師。 師:煙字為形容陽春三月柳絮飄飛的樣子,如同煙波壹樣。作者妙用壹字,將陽春三月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盡現眼前。 例3:白居易《暮江吟》 屏顯: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妳能發現用的精妙的字嗎? 生:當然是“鋪”了。 師:詩名為《暮江吟》,所寫的當是傍晚時分的景色,這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其實詩中“瑟瑟”二字也用得好。詩人觀察非常細致,江水在夕陽映照下,受光多的地方,現出壹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把傍晚江面細波粼粼、光色變化的景象寫得非常形象。 由上述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煉字可以準確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三)魅力三——營造氛圍,創造意境。 例4:王維 《使至塞上》 屏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師:這句詩被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妳能發現這句詩中用的妙的字嗎? 生:是不是“直”呀? 師:對。還有壹個字——“圓” 生:落日本來就是圓的,沒什麽特別呀。 師:妳的疑惑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裏也曾提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可是,書中還寫到“可是妳合上書壹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為什麽這麽說呢?妳看,這“直”字,表現了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展現壹種寂寞蒼涼之境。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裏用壹“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直”,“圓”映襯在萬裏戈壁之上,給人壹種蒼茫之感,營造了壹種塞外遼闊蒼涼的意境。 可見,煉字可以營造詩歌的氛圍,創造深遠的意境。 (四)魅力四——傳情達意,表達主旨。 例5:林升的《題臨安邸》 屏顯:“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這句詩中哪個字用得精妙? 生:熏。 師:那麽“暖風熏得遊人醉”中的“熏”怎麽理解? 生:“熏”是“吹拂”的意思。 師:詩人為什麽不說“暖風吹得遊人醉”而用“暖風熏得遊人醉”呢? 生:因為“熏”字給我們壹種醉醺醺的感覺,這些權貴們整天在西湖邊聽歌賞舞,不務正業,不顧老百姓的死活。 師:作者通過壹個“熏”字透過字面去再現詩句背後宏大復雜的歷史背景,還原成壹幅幅生動的畫面,熏出了權貴的紙醉金迷,熏出了百姓的饑不裹腹,熏出了壹個拋國仇家恨於腦後、棄黎民百姓於不顧的南宋皇朝。詩人林升用壹個極具感情色彩的“熏”字表達對只知尋歡作樂、忘記國恥家恨的南宋權貴們的極大不滿。所以,煉字是為了更好地為詩人傳情達意,表達詩歌的主旨。 我們結合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情感,引導學生品味出詩人煉字的妙處,便能真切地感受到煉字的魅力。煉字是古人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而傳達準確的詩意、描繪生動的形象、創設恰當的意境、抒發獨特的情感則是古人追求的目的,當然,古人煉字,有時壹字有壹用,有時壹字有多用,我們不能拘泥於壹種作用而忽略了其他的好處。而我們如果能夠從壹字出發,把握準確的詩意,賞析生動的形象,體會恰當的意境,感受獨特的情感,就已深得古詩鑒賞的真諦。 四、深入探究會煉字。 師:剛剛我們體會完了煉字的妙處,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留心,古代詩人壹般都註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說詩人煉字,大多錘煉哪壹類的詞語?我們來回顧壹下剛剛賞析的詩句。 屏顯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有動詞、形容詞、數詞等。 師:這是主要的三類。我們壹起來看看作者為何在這些詞上反復錘煉。如“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富有動態,生動形象。壹個動詞用得好,筆下的形象就能活起來,描寫的景物就能動起來,從而使作品令人百讀不厭。又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和“圓”是形容詞,體現了意象特點,營造了意境。其實,詩歌中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的任務,相當壹部分是由形容詞來承擔的。再如“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壹”是數詞,這裏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從文學特別是詩歌的角度來看,數詞似乎是枯澡乏味的。其實不然,優秀詩人的筆就仿佛是童話中壹根可以使沙漠湧出綠洲的魔杖,那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他們的驅遣之下卻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 由此可見,古人寫詩是“壹花壹葉見世界,壹字壹詞總關情”啊! 煉字是我國古代詩人孜孜不倦的創作追求。我們平時在閱讀古詩的時候,關註到這些作者精心為之的得意之筆,細細品讀,便會發現壹字壹詞實乃壹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