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第二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6月至1860年6月,英法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進壹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中國的侵略利益。由於英法分別以阿羅事件和馬神父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被英國人稱為“阿羅戰爭”。又稱“英法遠征中國”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同時,由於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壹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和擴大(兩次戰爭本質目的相同),因此也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掠奪珠寶,焚毀。俄國出兵參戰後,聲稱“調停成功”,脅迫清政府割讓654.38+0.5萬多平方公裏領土,成為最大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署《北京條約》而告終。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愛昏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中俄和約,外國列強入侵加深。結果中國在東北和西北失去了1.5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戰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外國侵略擴展到沿海省份和長江中下遊地區。

戰後:

廣州城之戰: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可以分為“英法聯軍第壹次戰役”和“英法聯軍第二次戰役”。英法聯軍第壹次會戰是從1856年戰爭爆發到1858年盟軍到達天津附近海域簽訂天津條約。英法聯軍第二次戰役是從1858年第壹次大沽口戰役爆發到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

1856年,英國在廣州黃埔抓獲中國“箭”號上的海盜,並派兵攻打廣州。法國以法國天主教神父馬萊在廣西西林遇害為借口侵略中國。

1857 65438+2月,英法侵略軍5600余人(其中法軍1000人)在珠江口集結,準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威廉·萊文和俄國公使普雅廷也到了香港,同英法密謀侵略中國。12 12上,埃爾金和格羅分別以10為限向葉發出了最後通牒。此時的清政府正在極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此外,它“軍餉難”,采取了“外國侵略者優先”的政策。葉忠實地執行了清政府的政策,並沒有為之而戰。12年2月28日,英法聯軍炮轟廣州,登陸攻城。杜通賴村、錢總鄧安邦等人領兵頑強抵抗,次日失陷。廣東巡撫白圭和廣州將軍奉天投降,在敵人的驅趕下,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葉陳明被俘,後來被驅逐到加爾各答?。侵略軍占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鬥爭。廣州附近的益民在佛山鎮設立了應永局,聚集數萬人抵禦和消滅敵人。香港和澳門的愛國者也舉行罷工以示抗議。

1858年3月,四國使節壹同前往上海。兩江總督何桂清要求他們返回廣東。四國使節決定集結戰船,北上天津。4月中旬到達白河口。

第壹次大沽口戰役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分別率艦相繼到達大沽口,要求清政府在六日內委派全權代表談判。俄羅斯和美國也表示願意充當“調停者”鹹豐帝在下令清軍設防天津和大沽湖的同時,派直隸總督譚廷相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湖談判,並把希望寄托在所謂的俄美使節“調停”上。英法侵略者沒有談判的誠意,只是用它來拖延和加緊軍事準備。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臺,駐守各炮臺的清軍奮起反擊,與敵軍激戰。但譚廷相等人毫無鬥誌,棄逃而逃,炮臺設施破舊孤立,大谷淪陷。26日,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入侵天津郊區,揚言要進攻北京。13年6月,清政府急忙派大學士桂良和吏部高級官員華莎娜作為欽差大臣赴津和談。桂良等人在英法侵略者的恐嚇下,與俄、英、法、美簽訂了《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第五十六條,附附件;《中法天津條約》共42條,附約6條。主要內容有:

①北京的公使;

②牛莊(後改名營口)、鄧州(後改名煙臺)、臺灣省(後改名臺南)、淡水、潮州(後改名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被辟為通商口岸;

(3)外國傳教士可以進入內地自由傳教;

(4)外地人可以在內地旅遊和貿易;

⑤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港口行駛;

⑥修改關稅,降低商船噸稅;

⑦向英國賠款四百萬兩白銀,向法國賠款二百萬兩白銀。

此外,俄美使節還利用“調停人”的身份,分別於13年和18年與清政府簽訂了12個《中俄天津條約》和30個《中美天津條約》,攫取了除賠償外與英法獲得的幾乎相同的侵略特權。《中俄天津條約》第九款還特別規定,兩國將派員勘查“以前未劃定的邊界”,“務必將邊界清理納入本和約”,以便將來解決,從而為中國進壹步被俄國掠奪埋下伏筆。同年,沙俄以武力逼迫黑龍江將軍義山簽署《愛恨條約》。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撤出天津,沿海相繼南下。鹹豐帝對條約內容憂心忡忡,導致桂良等人與英法代表協商修改《天津條約》,取消使節駐京、內地旅行、內江貿易等條款,並試圖阻止英法在北京改約。165438+10月,桂良等英、法、美代表簽訂《恢復貿易條例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海關對進出口貨物按現行價格的100%和5%征稅;外國貨在內地運輸銷售,只交2.5%的亞稅,國內所有稅都免;雇用壹個英國人來幫助辦理海關和稅務。但是英法不允許修改天津條約的條款,堅持要在北京改約。?

第二次大沽口戰役:

英法政府對從《天津條約》中攫取的特權遠遠不滿意,故意利用交換合同的機會再次挑起戰爭。1859年6月,英國公使普魯斯特、法國公使布倫、美國公使華若翰在拒絕桂良在滬換約的提議後,各自率領船隊前往大沽口,企圖以武力威懾清政府不交換《天津條約》的批準書。清政府設防大沽,命直隸總督恒福向英法使節發照會,指定在北塘登陸,經天津去北京改約。他們的隨行人員不得超過20人,並且不得攜帶武器。英法使節斷然拒絕了清政府的安排,堅持由艦隊經大沽口回京。自從1858年英法艦隊撤退後,清政府就讓科爾沁親王負責大古地區的防務。6月25日,英國海軍司令赫伯率領12軍艦從蘭江沙駛往海口。下午3點,赫布命令英法聯軍進攻大沽炮臺。清軍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奮勇抵抗,奮起反擊,戰鬥異常激烈。直隸知府石榮春、大鼓會副指揮長龍汝元帶頭,先後被殺。由於清軍火力充足,戰術得當,10艘敵艦被擊沈擊傷,近500名敵兵陣亡,英軍艦隊司令赫伯身負重傷。英法聯軍慘敗,這也是鴉片戰爭以來清軍唯壹的勝利。

同年8月,美國特使華若翰從北塘喬裝赴京。回到北塘後,他與直隸總督恒福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準書。在此之前,俄方代表已經在北京更改了合同。

英國和法國入侵首都: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內部掀起了戰爭的軒然大波,叫囂著要對中國進行“大規模報復”和“占領首都”。1860年2月,英法帝國主義當局分別重新任命爾金和格羅為全權代表,率領15000余英軍和7000余法軍擴大侵華戰爭。4月,英法聯軍占領舟山。5、6月,英國侵略者占領大連灣,法國侵略者占領煙臺,封鎖渤海灣,作為進攻大沽口的前進基地。俄國特使伊格納季耶夫和美國特使華若翰也於7月抵達渤海灣,再次以“調停人”的名義,配合英法侵華戰爭。清政府在大沽戰役勝利後,夢想與英法帝國主義媾和。英法軍艦逼近大沽海口時,鹹豐帝還指示僧沁和恒福不要“先戰後和”,以免“戰事壹直持續到最後”,“看顧局總是重要的”,並派恒福與英法使節交涉。前敵總司令僧林欽欽認為敵人不擅長陸戰,於是致力於大沽,放棄北塘防禦,給了敵人可乘之機。伊格納季耶夫向英法提供了關於北塘的毫無防備的情報。

火燒圓明園:

8月1860,1,18000英法聯軍從北塘登陸,占領天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任何抵抗。14,攻克塘沽,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臺。在直隸總督樂善的指揮下,守臺清軍奮勇作戰。但清政府沒有抗日決心,鹹豐帝下令僧格林沁出營撤退。清軍逃離大沽,經天津退守通州(今北京通州區)。1860 8月21,大沽淪陷。侵略軍於24日開進並占領了天津。清政府緊急派遣桂良到天津講和。英法提出,除了全面接受天津條約外,還應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償,並讓各國數千軍隊到北京交換合同。清政府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入侵北京。?

清政府派雍親王載垣、兵部尚書尹牧代替桂良,在通州南張家灣講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談判再次破裂,英國派來談判停火的巴夏禮和士兵等39人被俘。

9月1860,18日,英法侵略者攻占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裏橋展開激戰,總司令僧沁等人率先出逃,清軍全軍覆沒。9月22日,鹹豐帝等人離京,以北首的名義帶著皇後和易貴妃逃往熱河避暑山莊。65438+10月13盟軍從安定門入侵北京。盟軍發現清軍虐待英法外交使團多人致死,於是決定報復中國的野蠻行徑,教訓清朝皇室以後不要輕視英法。1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洗劫並焚燒圓明園。英法聯軍在京郊燒殺搶掠近50天,圓明園、清漪園、景明園(玉泉山)、景逸園(香山)、長春園等京郊皇家園林都被放火焚燒。清廷派易信為全權公使,負責中英、中法和平談判和簽訂《北京條約》。盟軍洗劫並焚燒了圓明園和靜宜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10年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以燒毀故宮相威脅,迫使恭親王益欣分別與二進、葛羅交換《天津條約》的批準文件,締結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俄羅斯的侵略: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忙於對付外國殖民者,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造成北方邊防空虛。俄羅斯加緊侵占和非法占領黑龍江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許多戰略要地,並壹直在尋找機會以條約的形式固定被占領的中國領土。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帝亞廷為大臣,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耶夫被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口,並以武力逼迫黑龍江將軍義山簽訂《中俄愛昏條約》。根據這壹條約,俄國占領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同時,中國在烏蘇裏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被分為兩個國家。

俄羅斯駐華大使伊格那切夫以“調停成功”為借口,提出新的領土要求。65438年6月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北京條約》,將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裏土地割讓給俄國,開放喀什為商埠,並在喀什和庫倫設立領事館。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將其提出的西部邊境方向強加於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西北邊界偵察契約》,割占了占巴爾喀什湖以東4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受益者。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60 10)

百度百科-第二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