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
說到中秋美食,大家肯定馬上想到月餅。月餅是中國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壹。其中,廣式月餅、北京月餅、蘇州月餅、潮州月餅和雲南月餅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自唐朝以來,中國各地都會在中秋節吃月餅。雖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但中秋節不會缺少月餅。
蘇州:菱角
市場上到處都是賣菱角買菱角的人,把菱角給孩子吃,更是希望孩子“聰明”的大人的祝福。菱角生長在七月,但它的最佳季節是中秋節。
雲南:板栗
秋天涼爽的時候,糖炒栗子的香味開始飄滿大街小巷。栗子和芋頭、荸薺壹樣,也是中秋節必吃的小吃。
南昌: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水果。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的季節,錯過就可惜了。其次,柚子又大又圓,象征著“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遊子當然是回家團圓的。
柚子還有“柚子”的諧音,寓意吉祥。在慶祝節日的同時,還中了壹次“彩票”。在南昌話中,柚子的諧音是“生兒子”,所以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廣西:汽巴
糍粑是壹種信物和聖物。八月中秋的糍粑,寓意家家團圓,幸福吉祥。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與它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對它情有獨鐘,賦予了它無限的寄托和深刻的含義。
粘在壹起,巴贊象征著整個家庭的和諧與團結;汽巴的甜象征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哪怕是清晨午睡,起得越早,來年的收獲越大;糍粑大小為圓形,象征著人們的“緣分”、幸福、吉祥、團圓。
浙江:南瓜
中秋節有壹個特殊的習俗,“八月半吃南瓜”。從老壹輩來說,還有壹個關於孝順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有壹位美麗的姑娘,名叫黃花。8月15日,她在山上的雜草中發現了兩個扁圓形的野果,摘了回來,做給父母吃。吃了這些味道鮮美、果味濃郁的野果後,她因連年饑荒臥病在床的父母漸漸康復了。所以,瓜是從南山上摘的,後來人們叫它南瓜。在中秋節,我們總是嘗試各種烹飪方法。
合肥:蓮藕
中秋節吃藕,是送團圓,尤其是吃“藕盒”。將蓮藕切片,將每兩片的下端連接起來,夾入肉、蛤蜊等餡料,將面條煎至金黃色。這也叫蓮藕餅,和月餅的功效壹樣。
除了吃月餅,合肥人中秋節還會在包河吃“無私藕”。傳說在包拯晚年,仁宗把英雄合淝城的壹半賜給了包公。包公要求他的後代自立,並拒絕了皇帝的村莊獎勵。但是,仁宗壹定要給,最後給他壹條護城河。皇帝得不到印信,就是抗旨之罪。包公是如此無助,他不得不被密封,但他非常不安。看到護城河裏的蓮藕,經過深思熟慮,規定了蓮藕;蓮藕可吃不可賣。包拯是鐵,藕斷絲連(私)。說也奇怪,別的地方的蓮藕都斷了,包河的蓮藕卻沒有絲。
從此,合肥留下了壹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包拯的後人遵守包公的遺訓,在中秋節品嘗包河蓮藕加冰糖,以示“冰心無私”。河裏的蓮藕只給鄰居,從來不賣錢。這種美德被人們模仿,成了壹種習俗。
上海:螃蟹
俗話說“西風撓蟹腳”,意思是每到中秋節,螃蟹黃黃的,奶油味十足,是品嘗的最佳時機。螃蟹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比豬肉和魚高好幾倍。
在古代,漢族人的中秋宴會習俗是宮廷中最高雅的。比如吃螃蟹,在明朝的宮廷裏很流行。用香蒲蒸過螃蟹後,大家圍坐在壹起品嘗,配上酒和醋。吃完後喝蘇葉湯並用它洗手。宴會桌區擺滿了鮮花、石榴等時尚的東西,上演著中秋神話劇。
以上是邊肖整理的中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