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九齡在《十二情》(第七部)中以贊美丹菊的“冷心”來表達自己的節操:
這裏,長江以南,生長著壹棵紅色的桔樹。整個冬天它的葉子都是綠色的。?
不是因為土壤變暖,而是因為它的本性習慣了寒冷。?
雖然它可能服務於妳尊貴的客人,妳把它留在這裏,遠遠低於山和河..?
是運氣,因果是壹個無限循環。?
妳種下妳的桃樹和李子,卻忘記了另壹棵樹的樹蔭?
張九齡是唐代著名的人物。他忠於職守,不偏不倚法典,直言諫諫,精於選賢,不甘於屈法之風,敢於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此後,他被奸臣李所鄙棄,貶為荊州刺史。
《感懷詩十二首》是張九齡貶謫荊州長史後所作。這組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了他忠貞崇高的品格,表達了他被排擠的憂慮。本文是第七篇。這首詩借用了屈原《橘頌》的詩句,以丹橘為喻,表達了詩人自身的美好情操、高尚品德和對理想的追求。?
前兩句說:“這裏,長江以南,長著壹棵紅桔樹。,整個冬天它的葉子都是綠色的”,詩人以飽滿的熱情贊揚了柑橘能夠經受嚴冬的考驗,並繪制了壹幅美麗的江南橘林圖,形成了壹種美麗的藝術境界。柑橘是頂級果樹,能抵禦嚴冬霜凍,四季常青。所以詩人對丹橙的比喻是深刻的。這是詩人對陳皮“受命不動”、“橫而不流”的性格的類比。在這裏,詩人不僅描寫了柑橘的外觀,還刻意表現了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實現了形神的有機結合。同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不是壹片橘林,而是壹片橘林。詩人在描述壹幅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集體肖像”。這使詩的意境更加深邃開闊,形象更加高大生動。?
三四句“還不是因為壹個更溫暖的土壤?而是因為它的‘天性喜冷’,寫出了柑橘的特性。詩人告訴讀者,冬天的柑橘是綠色的,不是因為江南氣候溫暖,而是因為它耐寒的天性。這裏詩人采用了問答的形式,自然而又令人驚喜,而回答又格外有趣,並簡要概括了陳皮本身的特點。詩人壹方面巧妙地指出了柑橘耐寒的天性,同時又以此比喻詩人高尚的美德。這是基於柑橘的本性而產生的詩人靈魂之美。它既是詩中主人公的自畫像,也是當時千千萬萬正直知識分子的道德品格寫照。於是,這首詩的主題深化了。?
以下六句,敘事抒情。五六句話“雖然它可能服務於妳尊貴的客人,妳把它留在這裏,遠遠低於山和河。”,這些甜橙本來可以送到很遠的地方,贈送給尊貴的客人,但是山川重疊,通道不通。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向朝廷推薦賢人,只是路被堵死了。這兩句很精彩很自然,不留痕跡。詩人借眼前的風景,通過豐富的想象,表現出壹個封建社會忠君愛國的知識分子,依然不甘沈淪,依然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可貴品質。
七八句“緣分只是相遇,因果是壹個無限循環”,是詩人從情感中得出的判斷:緣分的好壞只是因為相遇的不同;而這就像是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道理真的很難捉摸。這是詩人根據自己的經歷發出的感嘆。
最後兩句“種桃報李,忘了他樹之蔭”,與“命”息息相關。詩人高呼:不要只說種桃李。柑橘不能乘涼嗎?很明顯詩人是在為陳皮訴苦,也是在為聖人訴苦。也就是說,壹個賢者可以造就壹個人,而且他不會比李等人差。這兩句話是對朝廷聽信讒言,不辨是非的嚴厲斥責,也是全詩的主旨。由於詩人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藝術概括,這兩句評語非常親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詩的內涵。這裏用比喻來抨擊弊端,可以讓人深思,給人很大的啟示。?
結構上,這首詩短小精悍,構思巧妙,結構嚴謹,抒情寫意,跌宕起伏。以橙開始,以橙結結束,先打電話再回應,深化主題。特別是結尾出人意料的提問,讓人震撼,也為詩增添了藝術魅力。?
張九齡的詩語言生動,比喻恰當,沒有矯揉造作、晦澀難懂之病。劉熙載在《藝術概論》中說張九齡的詩“獨樹壹幟,為李、杜開賢”。這個評價很貼切。劉禹錫說,張九齡“自任牧職以來,壹直在安寧(今桂林),有壹股哀怨之氣;自從退役後,我就有了被拘留的想法。我諷刺鳥,寄語草樹,與詩人們壹脈相承。”它指的是這種“感覺”詩。
中唐詩人柳宗元寫過《南中容橘柚》,歌頌橘柚的“貞節”,表現了他不屈的節操精神;
橘柚懷了貞操,按此方點的。?
密林亮綠,歲末香。?
異風限清,飛雪滯故鄉。?
爬杠有什麽不好?北望熊、項。?
《南中榮橘柚》:“華南”指中國的南方。“榮”,郁郁蔥蔥。“橘柚”,在古代壹起使用時,往往僅指橙。南朝詩人謝朓寫了壹首《酬安》詩,詩中有“南中容抽橙,寧燕飛”的詩句,這首詩就用了這句話作為標題。?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壹。因積極參與王集團的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後,被貶永州司馬、柳州刺史15年,最後死於貶謫地柳州。
柳宗元非常推崇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他以屈原為榜樣,立誌追隨前輩。由於同樣的經歷,屈原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他的思想中引起了強烈的回響。“走山河,抒情約離騷”(《南亭夜行七十韻》),作品中經常提到屈原,善於運用屈賦的文字和典故。這首詩借用了《橘頌》中的典故,表達了他欣賞和維護陳皮像屈原壹樣“奉命不動”的堅定性格,表達了他被貶永州的心情。?
詩的前四句熱情地贊美了橘柚。“橘柚懷貞操,以此炎方為令”。前兩句用的是屈原《橘頌》中的詩句:“帝後樹美,橘來為Xi。我被命令不許動,我出生在南方。它很難移動,而且更加雄心勃勃。”橘柚生長在南方,所以適應了這裏的水土,無法遷徙,仿佛接受了上天的使命;他們始終保持著不屈的氣節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密林亮朱砂綠,歲末香。”三四句話從對橘柚內在品質的贊美轉到對其外形的描述。果實成熟的季節,金黃的橘子在茂密的樹葉中露出,紅綠相映,五顏六色,格外耀眼。橘柚四季常青,郁郁蔥蔥,不怕冷,熬過冬天,年底散發香味。“晚歸有香”這句話,和張九齡的詩“這裏,江南,長著壹棵紅桔樹”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冬天,它的葉子都是綠色的,不是因為土壤變暖,而是因為它的“天性習慣於寒冷”。
橘柚受命於江南,不能北遷,詩人卻受命於北。詩的後四句,因橘柚的“勒令不許動”,造成他被迫來到南方的感覺。“奇風限清,飛雪凝滯故鄉”,“清”和銀河指的是淮河。據說橘子到了淮北就變成橘子了。由於地理原因,長江南北的氣候和風俗都不壹樣。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現象只有北方的家鄉才有。詩人出生並長期生活在長安,他在那裏出生,也在那裏踏上人生之路,實現了濟世之誌。他和橘柚壹樣,有著被勒令不許動的性格,卻不能像橘柚壹樣生活在原來的出生地,被貶到壹個風俗各異的蠻夷之地。
“為什麽爬桿的時候要嘆氣?北望熊與項》《熊與項》:熊,熊耳山,在河南省盧氏縣南部;項,香山,壹座廬山,現在的君山,在洞庭湖。無奈之下,詩人只能爬上橘柚的枝頭,凝望中原的熊耳山和長江邊的香山,嘆息。故鄉只是遙不可及,讓我們看到了詩人長期壓抑中的不公平和憤懣。
?詩人贊揚了陳皮不屈的品質,哀嘆了他貶謫南方,難以回到故鄉,表明了他堅持個人操守的決心。詩沈郁沈重,很有意境。
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病橘》,用橘疾、歉收來諷刺統治者;
壹群橘子生意少,雖然多,但也很可笑。?
惜小而堅,酸如梨。?
剪蛾摘之,宜。?
然而,它並不可口,所以為什麽不保留它的皮呢??
簌簌的樹葉已經枯死了壹半,我卻舍不得離開枝頭。?
黑漆漆的冬天積了霜雪,情況是回風吹!?
嘗蓬萊堂,列瀟湘身姿。?
這東西不老,玉食失去光彩。?
土匪還是靠陵墓,當妳減少飲食的時候。?
妳的病是天意,我擔心我的罪。?
回想起過去南海的大使們,他們爭先恐後地獻上荔枝。?
壹百匹馬死在山谷裏,至今令人悲傷。
這首詩是杜甫於商元二年(公元761)在唐肅宗所作,是諷刺統治者用嘴殘害百姓,希望唐肅宗停止朝貢橘子。
前十二句描述的是病橘歉收。都說橘子產於四川,但因病蟲害“果小”“酸”,被割死,所以詩人認為“雖多,亦被譏。”“嘲諷”有什麽用?第壹句中的“生意少”是壹語雙關,既有橘疾的意思,也有人民貧困的意思。“簌簌葉半死,卻不忍離枝”,明代學者王思遠說是“偏於無知者事,寫性情”(《杜毅》)。杜甫往往帶著人情經歷事情,所以懵懂的景物往往顯得深情,這無疑滲透了詩人對人民困難的同情。“霜雪積於暗冬,況回風吹”,“暗冬”,即冬。玄,黑。古人用黑色代表冬天,所以冬天的神也被稱為“黑帝”和“玄明”。清代學者蒲啟龍註:“枯葉枯枝,窮而散;霜雪歸空,迫用刑,大於義,其文隱晦指宮駒。”(《讀解》)在詩中,用比喻來描述宮菊被病蟲害蹂躪的悲慘處境。
後12句借橙病介紹時事。“嘗蓬萊閣,列瀟湘身姿”,“蓬萊閣”,漢代宮室名稱,唐代蓬萊宮,在長安,即大明宮。“小巷子”指的是柑橘。瀟湘二水在今天的湖南以出產柑橘而聞名。據《太真傳奇》記載,開元末年,江陵進貢柑橘,玄宗在蓬萊宮種了十株。天寶十年碩果累累,玄宗對大臣們發號施令。“味道”指的就是這件事。在這裏,詩人認為四川因為橘疫連年歉收,禦玉(即玉食)也失去了光彩。況且,戰亂之秋,正是皇帝減少飲食的時候。(“減肥法”,在封建時代,如果發生大災大亂,皇帝會來“減肥法”,以示關心和焦慮。事實上,這是壹個騙人的把戲。)今天的橙病可能是天意。然而,皇帝沒有遵守它,而是指責當地官員的劣質貢品。蒲圻龍說“妳的病是天意,我的悲與罪由我負責”是“詩之眼”(讀解),是有見地的。這首詩雖然沒有直接描寫催貢柑、害王的情況,但讀者可以從“愁”中想象其處境
為了指出不要再向橘子進貢,不要用嘴累著人民,詩人接著引用漢代獻荔枝的故事,用“憶往昔”四句,借古比今,巧妙地用歷史教訓譴責了統治者的勞動人民。東漢和漢武帝時期,為了向南海的荔枝進貢,在五裏和十裏都設立了驛站。奔騰的戰馬飛馳,塵土如火飛揚,壓得人仰馬翻,屍骨成堆。楊貴妃出生在四川,好吃的荔枝,玄宗曾經飛馬去取。每年她都飛到長安,口味不變。後四句是借著緬懷過去作為警示,但並不直白,也沒有意義。
清代詩評家秋說:“這是壹個用橘子介紹時事的機會。生病的橘子沒有,懷疑是天意,適當減餐。但我怕自己負責任,累了人民的力量,所以引用李的故事為證。互相推卻,多有波折。”(《杜甫詩歌詳解》)這個評論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