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秋景
深秋到了,走進空曠的校園,壹陣冷風吹來,讓人感到壹陣涼意。
秋天的校園仍舊光彩宜人,樹依舊是那麽綠;花兒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經來了,依舊竟香開放,依舊用它那芳香吸引著只只蜜蜂;蝴蝶依舊在校園裏翩翩起舞,依舊用它那美麗的身影吸引著同學們的目光。
校園的花壇裏落著從樹上落下來的幾片黃葉,人們的呼吸在的空氣中凝成了乳白色的熱氣。
雖然已經是深秋,但太陽仍舊天天上班,給予植物足夠的光和熱,使它們能夠在寒冷的深秋依然長得很好。
校園裏的樹時而隨風搖擺;時而站立不動;時而從樹枝上落下幾片可憐的樹葉。然而,這些並不影響綠樹在深秋的魅力。校園裏的花都照樣開放,蜜蜂照樣忙碌得采蜜,有許多蜜蜂在花的周圍飛來飛去,在尋找哪壹朵比較好。
深秋的天空異常肅穆而爽朗,在自習過後,天空壹片漆黑,讓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幾顆星星來點綴,讓人猜測:別的星星都到哪裏去了?
我愛深秋、愛這爽朗的天空、愛這有壹絲涼意的季節!
困惑的秋帶著少許的憂愁與無奈被寧靜奮進的冬所代替,
但在冬的懷抱裏依然留有秋的痕跡,
田間地頭,村頭溝河,還留有秋心酸的淚水,
在不平凡的2003年裏,最有發言權的兩個季節是春和秋,
春歷經了嚴峻非典的考驗,
秋感受了連續陰雨的磨難,
溫情的春以她特有的堅強戰勝了沒有花香的日子,
豐韻的秋以她特有的毅力戰勝了沒有陽光的日子,
陰雨過後總見燦爛彩虹。
冬,壹年四季中最後壹個季節,最有預兆明年光景的季節,
冬,夾雜著秋的困惑來到了鄉村,駛入了城市,走進了妳我他的身邊
2.描寫月下的景物的作文我心中的中秋節
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來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的方式來迎接這個傳統的節日。為了慶祝中秋節,我特地回到小區賞月。小區裏燈火通明,人山人海。我想:壹家人如果可以在這麽優美的環境下壹起賞月,是壹件多麽美好的事情啊!我非常激動,來到頂樓,我推門而入,就與涼爽的微風碰了頭。我靠在圍欄邊上,欣賞著那皎潔的月亮,我便發著呆,我看著月亮,看著看著,我發現月亮好像越來越圓,越來越圓,當我看累時,我低下頭,看見樹上掛滿燈,他們就像換上了新衣裳,變得金燦燦,有些還掛上了小燈籠。頭上有幾臺飛機飛過,飛機閃著燈,仿佛在向我們表示祝福。今天晚上十分靜寂,不時我就會聽見那樹葉“啪啪……”的聲響,這聲音非常好聽,像給我們慶祝中秋節應有的歌唱節目,我深深的陶醉在那裏……
中秋節真令人難忘,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這景色可以把任何人迷倒,不知不覺,我便回到我的家進入了夢鄉,那是就開始了我夢世界的中秋節……
我是小學生,希望問者能給個滿分
3.寫“月下景色”的詩句詠月詩詞擷英記得在我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讓同學們收集詠月詩,但是當時大家都找了些什麽詩詞佳作,我壹點都不記得了。
不過回想壹下,還是覺得老師這個作業有特色。古今中外,關於月亮的詩詞佳篇確實不少,而提及月亮的詩篇則更加眾多。
我對於月亮有著特別的感情,小時候晚飯後的主要活動之壹就是出門散步,如果天色清朗,那麽賞月必是我們賞心悅目的休閑項目,也許因為這個緣故,我對於詠月的好詩句也情有獨鐘。在詩詞作品中,我最欣賞的還是唐詩宋詞。
這裏就選取部分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關於月亮的唐詩宋詞談談。唐詩唐詩裏少不了說李白杜甫。
“詩仙”李白的詠月詩相當多,比如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但是我更喜歡他的《月下獨酌》:“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滿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渺雲漢。”在這首詩裏,李白的豪放不羈,瀟灑超脫的個性壹面躍然紙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構織的意境也讓人陶醉。
詩歌作品更具有現實主義的“詩聖”杜甫的詩篇就更蒼涼和沈重,比如他的詠月詩名篇《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別容易懷念故人的,何況遠在邊塞的詩人,於是思鄉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筆觸下這些又混雜著對國家的憂思,顯得格外蒼涼。
相比而言,從鑒賞角度,唐代另壹位大詩人王維的詩體現的“詩中有畫”更值得細細品味。我特別喜歡他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在這首詩裏,壹幅月下山澗的幽靜、安寧的山水畫展現在讀者面前,在這裏飛起的鳥的叫聲更映襯出空蕩的山澗的安靜。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意境裏,多少可以感受到詩人忘卻塵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現在的話說,有點兒“小資”。宋詞在宋詞裏,最著名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三位,其中詠月詩寫得最出名的非壹代文豪蘇軾莫屬。
他的《水調歌頭·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在上半闕的飄飄欲仙的遐想裏,我們似乎看到了醉酒後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蘇軾畢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詞中他也仍然無法擺脫人間的種種煩惱和情緒,在下半闕,東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殘缺,人生怎麽能都盡意呢?所以最後還是收筆於祝福,收筆於“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這千古名句。由於本詞副標題有“兼懷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所以這裏的祝福應該是祝福兄弟,但是由於它的闊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為對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華為對人間的祝福。
辛棄疾的詞常常懷著“壯誌未酬”或“壯懷激烈”的豪情,他的詩比較少風花雪月,所以雖然有些詞提到月亮,比如《賀新郎》裏的尾句“誰***我,醉明月?”和《木蘭花慢》裏的“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等,但是傳唱不廣,不是他詞作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詩(詞)人之壹,在青春族中曾經很受歡迎的瓊瑤小說常常借用她的詞句作標題或主題。
但是她的關於月的詞句並不著稱,雖然包含名句“此情無計可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壹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樣還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屬於陪襯。
倒是婉約派詞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為人熟知。
其實詠月的詩詞名句相當多,而且未必來自聲名如雷貫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稱精品,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絕唱。
我喜歡詠月的詩詞佳句,因為喜歡月喜歡詩詞,也因為人生需要精神的洗滌和陶冶。關於“月”的成語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中有不少關於月亮的知識,現搜集整理壹些與“月”有關的成語。
成語中的“月”壹是指月亮,二是與時間有關。月朗風清月光明朗,微風清爽。
形容美好寧靜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傳》:“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
月缺花殘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壞、摧殘。出自唐朝溫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傷歌姬》:“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
風花雪月原古典文學中常用以作為描寫對象的四時景色。現多指詩文堆砌辭藻,內容限於寫景言情。
比喻風流場中男女間的戀愛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擊壤集?序》:“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壹過乎也?”水中撈月(水中捉月)(海底撈月):到水裏撈月亮。
比喻白費力氣,事情根本辦不到。出自明朝湯顯祖《牡丹亭冥誓》:“雖則似空中拈花,卻。
4.關於月下美景的作文(運用描寫景物的手法)人們總認為相隔兩地,就不能團圓。我否定這種想法,但也不可置否地認同。
只是彼此的我們心中多了份牽掛,在兩地之間,存在距離有多遠?真的,究竟有多遠?何不認為,在明月掛在夜空中,伸手去撫摸遙不可及的月亮認為它被我抓牢了,抓牢這壹切,無非是精神的安慰,心情的慰藉罷了。
花前月下,阻隔了兩地的異鄉人,跨越不了地理的鴻溝,只要堅信,彼方的新為妳牽掛,手中的風為妳帶個口信:妳還好嗎?無須語言,這種思念知情也已經融入了愛中,發出光芒。
花前月下,放眼望去,事物與自然不也在轉變?繁花爭開,好壹種繁華的感覺,風在飄,月在照,相隔兩地影相傍。其實人放開了,體驗到了生活中的事情在不斷變遷,相信人物依舊心存依戀,在緣分的天空下,總有偶然的相聚,偶然的擁抱。
心隨著妳,愛思念妳,希望守護妳,更願能祝福妳!努力吧,此刻的心不能夠失望,讓喜悅包圍在妳左右,把希望帶給他,只要堅信遠方的他壹定收到,那妳就擁有了世間上的壹份愛了。
花前月下,不再是觸景生情了。妳我的橋梁,上對天,下對地,上空月依稀掛著,星依稀閃著,地下依然野花盛開,依然土地肥沃,只是橋梁變得長而堅硬了,彼此的心在橋上喜悅地步行著,帶著祝福,帶著希望。
花前月下,見證了兩人的相見,淚滑了下來,相互偎依著。月下美景看來也是收獲不少喔!
5.關於月下村景的作文不少於100字在昏黃的小燈下,我靜靜地看書。月光從窗戶透了進來,在地下投下了光輝,很柔和。月光在小燈昏黃燈光的映襯下竟也十分美麗,顯出了另壹種風情。我合上了書
走了出去。
月亮果然如我所想的,很美。她是那樣嫻靜地掛在天空,像在微笑地看者眾人,帶著柔和安詳的神情,輕輕地散發著光芒,流瀉出壹地的銀白。 今晚的月亮
並不圓,但是這半輪明月卻讓人更好地體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意境。月亮真的很美,她將通體的光輝輕輕灑向人間,灑向蒼穹,在身後蕩起光暈。
在光暈的映襯下,月兒顯得愈發清遠了。 我漫步在郊道上,接受著月光的洗禮。每當月兒為我著上壹襲白紗時,我的心情總是很平靜,所有的煩憂都會銷聲匿
跡,至少在這個充滿靈性美的月夜。 記得小時侯聽過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時侯我只是控訴嫦娥的不是,可如今再讀起這個故事,就覺得月亮把嫦娥美化了。有時
侯我真忍不住想,那容貌姣好的嫦娥是否還在廣寒宮上黯然神傷呢? 因月色而顯得墨綠的樹葉在月兒的照耀下像是戴上了光環。壹陣很輕的風吹過,撫過我的三
千煩惱絲,壹旁樹影婆娑。縈繞在樹周圍的月光似乎被驚散了,但在風停後,這光又怯怯地凝聚起來,柔柔地環繞著樹葉。我,有些醉了。 月亮真像壹面銀白的
6.描寫月光下景色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1: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2: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壹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 壹作:落花)
賞析: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3:
月夜 / 夜月
唐代: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壹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4: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代: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樂峰 壹作:回樂烽)
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
賞析:這是壹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5:
秋宵月下有懷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賞析: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壹組意象畫出了壹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7.寫景作文經常引用的詩句提供壹些描寫“月”的詩句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寫友情的詩句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帶”鳥”的詩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帶“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帶“山”字的詩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帶“花”的詩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辛棄疾《西江月》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 楊萬裏 《宿新市徐公店》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寺桃花》
8.作文:我心中的風景(引用詩句)妳說,只有兩個字能形容雪花——純潔。
冬天,輕盈透明的雪花緩緩飄落,以壹顆晶瑩純潔的心俯視大地,就好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白荷,高貴傲然,又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優雅單純。輕輕落在我的眉,眼,嘴角上,很快的,融化。又是壹個雪花飄落的時節,目光微撇,忽而看到不遠處的壹枝紅梅,走近了,才發現旁邊還有幾多白梅,在這白色的世界中,孤芳自賞,傲然挺立,刺骨的冷風時刻相伴,時不時吹落那枝幹上的積雪,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中,卻毫不在意壹般,迎著風,堅韌不屈。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好比我就是壹溫室中還套著塑料袋防風的“野”菊花,什麽時候我體會並親身經歷,我才長大了。
想起外婆家門前幾棵青竹,還有為爺爺奶奶遮蔽烈日的許些老松。盡管是那麽的寒冷,但在白得空靈的世界,依舊有幾抹鮮艷的綠色,灼人的,美麗的綠,令我想起幾句詩: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記得春天時,樹上的葉嫩綠嫩綠,就好像新生的娃娃,稚嫩單純;夏天的葉被太陽曬得深綠,濃稠得像墨,化不開;金黃的落葉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也說明了冬天急促的腳步;光禿禿的枝幹被積雪壓得擡不起頭,偶爾刺骨的風吹來,吹下積雪,才緩緩“起身”。
記得有壹陣子,我執著於尋找兩朵壹樣的雪花。其實並不是沒有,只是遇到的幾率太少,而且雪花落下後能保存的時間也只有幾秒。妳說,我執著不服輸的樣子很可愛,如果我做其他事也能這樣就好了。“嗯?”我奇怪地看向妳,接著瞬時驚呆了……
妳說,妳最喜歡冬天,最喜歡看雪。我從妳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迷戀,就好像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妳慢慢老了,但氣質不減但年,我從照片上看見年輕的妳,真的佷美,在雪花的襯托下,像壹位仙子。幾年後,我淡忘了妳的摸樣,但在那壹天,我看向妳後,瞬時驚呆了,在那個雪花飄落的日子,妳白色的長發輕輕飄動,我好像看到妳年輕時的樣子,壹雙眸子裏是淡淡的憂傷但透著慈祥,潼澈的見底。那是我壹輩子見過的最美的眸子,哀傷又復雜。就好像孤傲的白梅,那是多麽美的壹道風景啊!
壹夜飄蕩,畫做眉黛殤,冰雕淚珠還做水,千般萬次終不悔。
9.關於月夜景色的詩句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壹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