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紀海雜詩中落紅的比喻和花的比喻是什麽意思?

紀海雜詩中落紅的比喻和花的比喻是什麽意思?

把落紅比作自己的辭職,把花比作社會/國家。

從字面上看,花不是沒心沒肺的東西。它們落入土壤,成為綠肥,綠肥也可以養花。

作者其實是想表達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對報國的忠誠不變,也想為社會盡點責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就像落花壹樣,融入春泥後能更好的保護新的花朵。

原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傷感向夕陽西斜延伸,遠離北京,騎著馬鞭向東,感覺是人在人間。

我辭職回家,就像從枝頭落下的花,但這不是壹件無情的事,化作春天的泥土,還能起到哺育下壹代的作用。

翻譯

離別的蒼茫悲傷向遠處的夕陽延伸。當我離開北京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鞭子向東壹揮,我就像壹個人在世界的盡頭。

我辭職回家,就像壹朵從枝頭落下的花,但也不是壹件沒心沒肺的事。變成了春天的土壤,也能起到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贊賞:

寫於1839(農歷己亥),是詩人的代表作。那壹年,詩人辭了職回到南方老家,後來帶著家人到了北方。在往返途中,他創作了這首堪稱絕唱的大型絕句詩。這組詩回憶了所見所聞,追憶了過去,抒發了自己的感情,藝術地再現和反映了他們在生活、思想、朋友、官方記錄和著述中的豐富經歷,標誌著詩人晚年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鴉片戰爭前夕,該詩頗有憂國之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辭職的決心,報效國家的信念和使命,獻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它基調樂觀,形象生動,充滿藝術魅力。

這首詩是作者最著名的傑作之壹。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表達了從北京回到南方的傷感,二是表達了他雖已辭官,但仍立誌報國,透露出作者深刻而豐富的思想感情。

詩中的“落紅”和“化為花”是歷來傳唱的經典名句。它們壹方面是詩人的心聲,另壹方面也可以是廣義上崇高道德境界的絕佳寫照。詩人為了表達豐富的離愁別緒,用“浩浩蕩蕩”壹詞來形容“離愁別緒”,不僅強化了“愁”的含義。也體現了詩人狂放深沈的內心思想和人格特征,是這裏典型的詩人。接下來的壹句“唱鞭”對以往詩局的運用恰到好處,形成了兩種相互呼應的藝術效果,仿佛妳能感受到詩人此時此刻在這壹場景中的心情。最後,他用筆壹轉,用生動的比喻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使全詩渾然壹體,感人肺腑。

詩中前兩個抒情的敘述,在無限的情感中表現出豪放自由的精神。壹方面,離別是悲傷的。畢竟在北京生活多年,故人如雲,往事如煙。另壹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是逃離了令人窒息的牢籠,可以在外面的世界做點別的。這樣,離別的悲傷與歸來的喜悅交織在壹起,既是“威武離別”,也是“鞭長莫及”;既有斜照的日光,也有廣闊的地平線。這兩幅畫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是詩人那天心情的真實寫照。

詩的最後兩句用荷花做比喻,表明自己的心意。

這首詩把政治抱負和個人抱負結合起來,把抒情和議論有機地結合起來,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的復雜感情。

“愁煩白日斜”寫出了詩人離京時的心情。詩人離京,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願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汙,辭官回鄉;但他仍然擔心國家的命運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命運。“浩浩蕩蕩”原指巨大的水勢,在這裏是“愁”的意思。李漁曾寫道:“能有多少愁,就如壹江春水向東流。”詩人以李煜亡國入獄的悲哀自居,可見其悲哀之深。為了烘托自己的悲傷,詩人選擇了傍晚離開北京。馬致遠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晚景襯托悲傷。詩人通過比喻和對比生動地表達了他的悲傷。這句話雖然沒有悲傷,但也能表現出詩人對離京的焦慮。天涯指的是詩人的故鄉——杭州。鞭子壹揮,他就遠遠地離開了北京,直到天涯,很難再回到北京。他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了離別的傷感和他含蓄而不流露的悲傷。“落紅不是沒心沒肺的事,化作春泥會更護花。”詩人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向抒發報國之誌。落紅,本來指的是花枝上開出來的花,但也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哪怕化為春泥,也願意培育出美麗的春花來生長。不是為了獨特的香味,而是為了保護花朵。詩人把自己比作落花,說明他雖脫離官場,但仍關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之誌,充分抒發了自己的強烈感情,成為代代相傳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