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壹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裏,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壹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2. 《望海潮 上蘭州守 中州府》 鄧千江 元
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臯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
陣雲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
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珠履,歌按雲鬟。招取英靈毅魄,
長繞賀蘭山。
譯文:憑借水氣如雲,水勢如雷的黃河天塹,再加之金城湯池的古城,藩古城更顯穩固。營地如錦繡交錯,山形陡削,秦地關河險固,易守難攻。戰後沙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可見到的是戰場煙雲慘滲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盤旋,貪饞地註視遍地屍骨。臯蘭城樓頭頂異常明亮,那彎彎的如玉弓般。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歸來。大將軍已經下發通告,說皇上將要設壇拜將。西夏營壘晝夜空空蕩蕩,傍晚時用兜零舉起報平安的烽火。將士悠閑自得,調動軍隊打仗的虎符也閑置不用了。喝著美酒,看著歌兒舞女們的表演。祭奠烈士英靈,日夜守衛著賀蘭山。
3.《紫騮馬》盧照鄰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臯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譯文:紫騮馬矯捷驕嘶,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騰。 來到河邊卻不肯渡河,仿佛也可惜弄濕錦繡的障泥圍裙。 與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麽的遙遠,黃雲海戍迷離不見。 揮鞭馳騁萬裏去,怎麽能老是思念春閨的佳人
4.《和景秋坪侍郎甘肅總督署拂雲樓詩》譚嗣同 清
金城置郡幾星霜,漢代窮兵拓戰場。
豈料壹時雄武略,遂令千載重邊防。
譯文:蘭州最早於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設金城郡以來,到如今已近兩千年之久。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開拓疆場。壹時的武力得逞,致使其後兩千年來耗用大量人力物力來駐守邊疆。如今西方列強也想借用武力來征服東方國家,其遙遠的後勤補給,勢將使之今後面臨長期疲於奔命的局面。而駐守北方邊陲的將士何時才能回到故鄉啊!作為壹介書生未必懂得個中的喜憂,登樓遠眺邊塞形勢,更讓人覺得不知道往哪裏走才好。
5.《我憶蘭州好》清代 江得符
我憶蘭州好,熏風入夏時。
踏花尋竹塢,醉日泛蓮池。
泉石多清趣,園林盡古姿。
晚來水車下,涼意沁詩脾
譯文:蘭州大大小小的官署花園及私家花園。即為元代蓮蕩池。明肅王疊石築亭,植柳栽花,為鷗鳧浴浪,頗有江南風格的園林。清季重修為小西湖。湖光月影,交映生輝,正是泛舟遊賞的好時光。盛夏漫步河濱,水車高大身影在暮色中緩緩轉動,軋軋作響,涼風徐來,壹縷詩意湧上心頭。
6.《金城北樓》高適 唐
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
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
垂竿已羨潘溪老,休道猶思塞上翁。
為向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譯文:在北樓上往西望去,滿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著連綿的山峰,那秀麗的景色勝過圖畫。湍瀨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離弦之箭的破空聲;高掛在城頭上空的壹彎月亮形同壹張懸著的彎弓。垂下釣竿我不由十分羨慕姜太公的際遇,當我深刻地領會到人事變化的規律時,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達世事的老翁。
7.《題金城臨河驛樓》 岑參 唐
古戌依重險,高樓接五涼。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如江浦上,憶昨捕魚郎。
譯文:在樓上能看到五涼,山道盤旋環繞,水浸城墻,詩人客居塞外,忽然回憶起在故鄉捕魚的閑適情景
2.描寫蘭州的詩詞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紫騮馬》-盧照鄰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臯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譚嗣同《和景秋坪侍郎甘肅總督署拂雲樓詩》
“金城置郡幾星霜,漢代窮兵拓戰場。
豈料壹時雄武略,遂令千載重邊防。”
清代蘭州人江得符的《我憶蘭州好》:
我憶蘭州好,熏風入夏時。
踏花尋竹塢,醉日泛蓮池。
泉石多清趣,園林盡古姿。
晚來水車下,涼意沁詩脾。
3.贊美蘭州的詩句壹 、《金城北樓》作者高適 (704—765年),字達夫,壹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 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66432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 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二、原文: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垂竿已羨潘溪老,休道猶思塞上翁。為向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三、譯文:在北樓上往西望去,滿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著連綿的山峰,那秀麗的景色勝過圖畫。湍瀨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離弦之箭的破空聲;高掛在城頭上空的壹彎月亮形同壹張懸著的彎弓。垂下釣竿我不由十分羨慕姜太公的際遇,當我深刻地領會到人事變化的規律時,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達世事的老翁。
擴展資料
壹、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壹帶屬隴西郡地。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臯蘭山,故名蘭州。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蘭州被吐蕃占領。唐宣宗大中二年,沙州敦煌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壹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又被吐蕃占領。
二、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有許多名勝古跡,並曾入選中國十佳避暑旅遊城市,截至2015年,蘭州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文物點50多處、古遺址50處、古城12處、古建築15余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雲觀、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西湖公園、濱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
參考資料:
1. 明·王祎 《蘭州》
洮雲隴草都行盡,路到蘭州是極邊。
誰信西行從此始,壹重天外壹重天。
2. 明·湯顯祖 《送劉子極歸餉蘭州》
劉生西笑出蘭州,餉道封軺即晝遊。雁勢連雲侵嶽影,蟬聲隔樹見河流。
龍門泛雪誰邀賞,騎省吟秋我獨留。生長羌中慣橫笛,落梅疏柳詎關愁。
3. 唐·高適 《金城北樓》
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
垂竿已羨潘溪老,休道猶思塞上翁。為向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4. 唐·馬戴 《關山曲二首》
金甲耀兜鍪,黃雲拂紫騮。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關河磧氣秋。箭瘡殊未合,更遣擊蘭州。
火發龍山北,中宵易左賢。勒兵臨漢水,驚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軍孤受敵偏。猶聞漢皇怒,按劍待開邊。
5. 唐·盧照《紫騮馬》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臯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蘭州的別稱是什麽?
蘭州的別稱是"金城"及"花果之城" 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誌》應勛註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壹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臯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後,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後,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別名背後便可閱盡歷史的厚度:有壹傳說為漢武帝西征時曾途徑此地,拾得壹金,隧賜名“金城”;又有壹說蘭州蘊藏金礦,有史料記載曾長年進貢朝廷;而又有文獻解釋說,這座城邦位於京城長安西方,而“金”在五行中屬西方,故將此謂之金城;更有壹說是取自《墨子》中“金城湯池”之意,蘭州處於壹東西向延伸的峽谷,夾於南北兩山之間,北有白塔山,南有臯蘭山,而“天上來”的黃河則夾於中間。漢時北有匈奴,西有西羌,蘭州地處咽喉要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其挾地勢之固,取“金城”也是恰如其分。
5.描述蘭州的詩句《誇蘭州》
(西北快板,蘭州方言)
作者表演:張保和
走上臺我把蘭州誇
美麗的蘭州就像壹朵花呀
(童聲齊頌:就像壹朵花呀 就像壹朵花呀 就像壹朵花呀)
蘭州城叫金城
中國歷史上就有名
妳也搶他也爭
為了金城還動過刀兵
(為了金城還動過刀兵)
悠久的歷史人稱頌
美麗的風景是更出眾
黃河水嘩啦啦地流
(嘩啦啦地流 嘩啦啦地流)
水中的魚兒盡情地遊
(盡情地遊 盡情地遊)
古老的水車吱呀呀地轉
兩岸的風光實在是好看
(實在好看)
炳靈寺的雕塑誰不稱贊
興隆山的遊人是常年不斷
五泉山的泉水響叮咚
(響叮咚)
白塔山的白塔入雲中
(入雲中)
劉家峽的電機轟隆隆隆隆
(轟隆隆隆隆)
雁灘的果子是脆個生生
(脆個生生 脆個生生 脆個生生)
說起這瓜果我心裏頭zou
那個同誌說這個zou是個啥意思
(啥意思)
這個意思就是我很自豪
蘭州的土話那就叫個zou
(對 對 說我zou我就zou zou的我壹個勁的把頭搖)
註:zou 兩個“男”字中間壹個“雲”字,是按蘭州方言拼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