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兩絕句·上篇》的原文:
江山沐浴在春光裏,多麽美麗,花香送花香。
燕子忙著在濕泥裏築巢,成雙成對地睡在溫暖的沙灘上。
翻譯:
山川沐浴在春光中,如此美麗,春風帶來了花草的芬芳。燕子嘴裏含著濕泥忙著築巢,壹對對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熟睡。
擴展數據
第壹首詩,開頭寫的,描繪了初春明媚的陽光下,浣花溪周圍明媚的春光。用筆簡潔,色彩豐富。“晚日”意為春日,用來突出早春的陽光,以控制全篇。“裏”字點綴著“江山”,表現了春光明媚,綠野溪水映日的美景。
第二句,進壹步用溫暖的春風,第壹朵花,茂盛的草,豐富的香味來展示美麗的春天的景色。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和它們的芳香有機地組織起來,通過聯想,我們可以有迎風、花開、被風送花的感覺,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第三句,選擇初春最常見、最有特色的動態景物來寫生。春天,花開了,泥土融化了,泥土濕潤了,秋去春來的燕子忙著飛來飛去,用泥土築巢。這種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生機勃勃,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有壹種動感之美。“化泥”與第壹句關系密切,因為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所以是“化泥”;新來的晏子用嘴裏的泥做了壹個窩,不停地飛著,顯示出壹種春天的感覺。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風景。春天融化,陽光明媚,沙灘溫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還睡在小溪邊的沙洲上。這也和第壹句息息相關,因為“太陽來晚了”溫暖了沙灘,沙灘的溫暖吸引著壹對對鴛鴦從水中走出來,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是那樣的悠閑自在。
從對景物的描寫來看,與第三句中的動態飛燕形成對比,動靜相生,相映成趣。這兩句用細致的筆法描繪了帶泥的飛燕和熟睡的鴛鴦,配合壹兩句勾勒出廣闊明亮的景色,使整個畫面和諧統壹,形成了壹幅色彩鮮艷、生意興隆、富有美感的早春景色圖。
就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而言,它反映了詩人在奔波了壹段時間後,暫時安頓在草堂裏的愜意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大自然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喜悅心情的抒發。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文字優美,人稱少陵夜老,在世界上被稱為“杜工部”、“杜少陵”。他出生於河南省福貢縣(今河南省鞏義市),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和李白壹起被稱為“杜麗”,為了區別於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即“小杜麗”,杜甫和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大約保存了65,438+0,400首詩,他的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德高望重,影響深遠。759-766年居成都,後人以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