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歷史書沒有記載於迅的死因。他的死和曹操有什麽關系?背後有什麽秘密?

歷史書沒有記載於迅的死因。他的死和曹操有什麽關系?背後有什麽秘密?

關於於迅的死,史書上有兩種說法:

《三國誌·於迅傳》:太祖大軍抵汝虛,留在壽春養病憂,終年50歲。

《後漢書·於迅傳》:到汝州時,病在壽春。有人餵我吃東西,但我的視力是空的,所以我喝了藥就死了。五十歲的時候。倒影說於迅是病死的。當時曹操率軍到濡須,於迅隨軍,因病留在壽春。後來,他死於抑郁癥。“憂”是指他因為某件事抑郁而死,加上前面那句“因病留在壽春”,就是說於迅是因病抑郁而死的。

《後漢書》還說,曹操率軍到濡須,隨軍,後因病留在壽春。不同的是後面的劇情。據說曹操送了於迅壹箱食物。於迅打開後,發現裏面是空的,於是於迅服毒自殺,於迅死時年僅50歲。

有幾個問題:

1.根據反思,於迅為什麽抑郁?

2.據後漢記載,曹操為什麽要送壹個空飯盒給於迅,而於迅服毒自殺?

讓我們把這兩個問題放在壹邊,看看於迅的壹生。於迅,潁川荀子人。據說他家是荀子的後代,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的代表人物。這是壹個有400多年歷史的大家庭。於迅出生在壹個貴族家庭,他的家庭也充滿了人才。於迅的八叔公因才華出眾被稱為八龍,而於迅本人也因才華出眾被稱為王佐之才。

東漢末年亂世之後,於迅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把他的人民從他的家鄉潁川縣遷到北方的冀州。因為於迅認為自己的家鄉在天下,將來肯定會受到戰亂的迫害,不如趁早搬遷,於是於迅帶著自己的人去冀州投靠袁紹,因為於迅有個投靠袁紹的兄弟,袁紹自己也算半個同鄉。兩人都是禹州人,壹個是潁州縣人,壹個是汝南縣人。

應該指出的是,於迅帶著他的家人去投靠袁紹。他並不孤單。他代表他的整個家庭。另壹方面,於迅在亂世中最關心他的家庭。

然而,在與袁紹相處後,於迅發現袁紹並不是他理想的忠誠對象,於是於迅離開了袁紹,投靠了曹操。今年是191。當時曹操只是東郡太守,隸屬袁紹,於迅沒有投靠袁紹,而是投靠了實力較弱的曹操。為什麽?

很簡單,於迅是個有眼光的人,他追求成功,於迅認為袁紹的水平不可能成功,於迅的戰略眼光很強,看人也很準,另外,於迅是忠於漢朝的,他投靠曹操,是因為曹操做了幾件事:

首先,當曹操在洛陽北部擔任尉時,他依法行事,殺死了非法的米兔,他是漢靈帝最重要的太監簡朔的叔叔。這說明曹操不僅秉公執法,而且不畏強權。即使是深得皇帝寵信的宦官,曹操也依法辦事,可見曹操是壹個正直的人。

二是曹操擔任談判代表時,為權傾壹時而死的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平反。竇武和陳蕃因為密謀殺害宦官失敗,被壹名官員殺害。他們受到士大夫集團的尊重。由於宦官在漢高祖和漢高祖時期勸皇帝實行黨同伐異,被禁止參政,所以宦官受到士大夫集團的痛恨。曹操敢於為竇武和陳蕃說話,說明曹操是個正義之士。

第三,曹操參加討伐董卓時,以袁紹為盟友的關東聯軍躊躇不前,保存了實力。只有曹操和孫堅率領自己的軍隊才敢攻打董卓。曹操雖然在董卓手下被徐榮全軍覆沒,但他為國為民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可見曹操是壹個愛國之士。

至少在公元191之前,曹操就是這樣壹個正直、正義、愛國的人,所以於迅投靠了曹操。壹般來說,誌趣相投的人能夠達到和諧,說明於迅本人就是壹個正直、正義、愛國的人。於迅投靠曹操後,曹操直接稱贊於迅是他的“張亮”。

當然,於迅投靠曹操還有壹個原因,那就是曹操傑出的能力。對於像於迅這樣的專家來說,他更願意投靠具有非凡能力、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曹操無疑就是這樣的人,袁紹顯然做不到。從那以後,於迅壹直跟著曹操打天下。曹操基礎差,實力弱,與此無關,可以靠能力彌補。

公元196年,曹操聽從毛傑和於迅的建議,把皇帝劉協迎進了離於迅故裏很近的禹州潁川縣許昌縣。從此,於迅成為東漢末年的官員,於迅代為處理政務,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漢獻帝這個傀儡皇帝和權臣曹操之間建立了溝通渠道。

起初,曹操雖然對漢獻帝表示歡迎,但並沒有像電視上說的那樣,把自己當成壹個有權有勢的大臣。相反,曹操壹開始真的把自己當成皇帝的下屬,對漢獻帝畢恭畢敬,不敢越雷池壹步。但是,隨著曹操壹步步擴大自己的實力,壹步步消滅各自為政的諸侯,當他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他開始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裏了,但是曹操並沒有像董卓和曹操那樣看待它。

於迅是曹操和漢獻帝之間的橋梁。壹般曹操很少遇到漢獻帝。除非有重大事件和重要遠征,曹操壹開始要麽出去打仗,要麽回老家。後來打下鄴城後,曹操幹脆以鄴城為大本營,很少去許昌見皇帝。曹操與漢獻帝之間的交流是通過於迅進行的。

壹方面,曹操的野心開始膨脹,因為他的貢獻越來越大。另壹方面,漢獻帝作為皇帝,也想領導自己的政府。不管衣服上的聖旨事件是否真的存在,漢獻帝在面對曹操日益強大的實力時,肯定是有所畏懼的,而夾在中間的於迅,更是難以做人和拿捏。

如果於迅在政治上求助於曹操,漢獻帝會有意見,這也違背了於迅的理想。如果於迅在政治上向漢獻帝求助,曹操又會有意見了。畢竟於迅最初跟隨曹操,為曹操的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於迅和曹操之間的第壹次分歧發生在公元204年。這壹年,曹操攻占了鄴城。有人勸曹操沿襲古制,恢復古九州的行政制度。東漢是十三個州的行政區域。當時曹操的官職是壹個普通的冀州牧。如果改成古代的制度,曹操的冀州牧署可以管理更大範圍的土地,但是於迅反對。於迅對曹操說:

如果妳模仿古代的制度,就會導致人民的不安。如果有意外,世界上的事情就難辦了。妳應該先平定河北,恢復東漢的都城,然後入侵南方,指責他們不納貢。天下平定了,才能談古制,這才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從心理上來說,曹操正處於事業和野心上升期。雖然曹操最終聽從了於迅的建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曹操願意這樣做。曹操是壹個合格的政治家,他知道在任何場合用什麽樣的態度。公元204年,曹操只是打敗了袁紹父子,拿下了鄴城,卻沒有平定整個河北省。此時,曹操不想過早暴露自己的野心,所以他聽從了於迅的建議。

在這個時候,曹操應該還在盡力拉攏於迅。三年後,曹操以封國號、升三公為賞賜,拉攏於迅。於迅拒絕接受。據史書記載,於迅和曹操來回十幾次都不肯罷休。壹個要封,壹個拼命拒絕。曹操和於迅之間出現了裂痕。

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開始加緊政治篡權的進程。赤壁之戰和曹操都已經自稱丞相了。赤壁之戰後,曹操開始擁有特權。第壹,他被當成了“無名之廟堂,帶劍”,就像劉邦時代的蕭何壹樣。後來不斷有人勸曹操叫曹公。

不出所料,於迅再次反對曹操自稱男性,於迅反對的理由如下:

曹公本來是興義的兵,為了撼動漢朝。他雖然推崇,但還是堅守忠義節。君子愛德,不可體。於迅的言外之意是:曹公(曹操)最初是作為壹名正直的士兵來整頓和幫助漢朝的。雖然妳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妳仍然應該堅持忠實的節氣。君子以德愛妻,不應該這樣做(龔偉)。

但此時的曹操已經不是191年前的曹操了。此時曹操的野心已經無法阻擋。稱公是篡位的開始,公是壹種爵位,包括後來曹操稱王維也是壹種爵位。只要叫龔偉,就能獨立建國,只要能獨立建國,就能改朝換代。這是篡奪過程中的壹個關鍵點。

從於迅阻止曹操的話來看,於迅和曹操的政治觀點完全不同。於迅的話很委婉。事實上,於迅想維持現狀或者繼續維持漢朝。這是於迅的政治理想,但於迅不能太激烈地反對,因為於迅背後有壹個龐大的家族。如果曹操被惹惱了,他的家人會受到迫害。

所以於迅此時進退兩難。於迅不同於他的侄子荀攸。荀攸支持曹操號召民眾,但於迅不支持。於迅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不是每個政治家都有政治理想。大多數政治家只是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比如司馬懿,但於迅不是。三國只有兩個人有政治理想,除了三國政權的創始人。壹個是諸葛亮。

於迅能阻止曹操稱他為男性嗎?當然不是。他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他不能阻止曹操稱他為公,他願意看著曹操稱他為公,然後成為王,最後篡位嗎?當然不是,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件事引起的於迅的心臟病,再加上曹操對他的懷疑,使得於迅自殺的可能性更大。

於迅最初是壹名秘書,在許都處理政治事務。然而,曹操以孫權為借口,將於迅調離朝廷,安插在軍隊中。結果,因為於迅的病,他留在了壽春。這顯然是曹操已經開始對於迅做出實質性的動作,準備將於迅調離中央政府。現在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兩個問題:

於迅為什麽抑郁?

由於他與曹操的政治觀點不同,他無法改變現狀,更談不上曹操的野心。此外,於迅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家人的安全,他不敢表現出太激烈的反對。徘徊在國家、家庭和理想之間的於迅感到非常沮喪。在疾病和抑郁的情況下,於迅就這樣死去了。

為什麽曹操送空飯盒給於迅,於迅服毒自殺?

因為曹操和於迅的政治觀點不同,曹操開始懷疑於迅。自古以來,被主子懷疑的大臣都不會有好下場。此外,曹操還送了壹個空盒子給於迅。空盒子有很多種解釋,可以理解為“沒吃的?”也就是說,曹操的意思是於迅沒有俸祿,或者說於迅沒有用。於迅是壹個非常聰明的人,而空盒子只是壹個借口。他真正的意思是,曹操勸於迅自殺,這是拯救大家的最好結果,所以於迅服毒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