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死了才知道,世界上的壹切都與我無關;但唯壹讓我難過的是,我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所以,當宋軍收復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的時候,妳會舉行家族祭祀。別忘了告訴妳老子這個好消息!
這首詩是陸遊的傑作。臨終前,他還念念不忘女真貴族占領的中原疆域和人民,熱切盼望祖國統壹,所以特地寫下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兒子。從這裏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多麽的執著、深沈、熱烈、真摯!難怪從南宋開始,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都會被它感動,尤其是在外敵入侵或者祖國分裂的時候,引起無數人的歌頌。
陸遊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民族矛盾極為尖銳的時代。12世紀初,中國東北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陸遊出生後的第二年,晉國占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惠帝、秦帝被流放,國家滅亡於北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南逃,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政權時,不僅沒有努力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為丞相,打算下跪與晉人講和。紹興十二年(1142),交涉成功。趙構不要臉,自稱是郭旭的臣子,並承諾每年獻上25萬兩白銀和25萬匹絲綢,與晉人共標淮河。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成了金人的地盤,北方的廣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南宋的小朝廷只是和平的壹隅,在敵人的威脅下茍延殘喘。後來趙佗、金在簽訂的《隆興和會》和寧、金簽訂的《凱西和會》,還是屈辱媾和。這種情況當然是絕大多數歷來反對民族壓迫的漢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這個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遊就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遊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前半年。由於童年時期逃離敵人的入侵,又受到家人和親戚的愛國言論的啟發,陸遊對當時嚴重的國難有著深刻的感受,所以早在青少年時期,他就在心中種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從此,無論是在朝廷和地方做官,還是在川陜前線參軍,晚年在紹興老家生活,這顆種子都生根、發芽、幹枯、開花。雖然不斷地被風雨摧殘,但它也成長了,成長了,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清代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有壹段話,很概括。他說:
翁芳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先正後邪的序,所以他冷若冰霜。就《春秋》之義而言,無非是過者,故終身不變。入蜀後,在使臣王彥的庇護下,途經南鄭,拜見蜀、杜。他躊躇滿誌,真的很想吞手吞雲,他的詩十有五六是恢復的。出蜀後,仍是十之三四。七十年代以後,...沒有恢復名譽的野心。但正如其《感中原往事》所言,“乞東海洗湖沙”,《老馬遊記》所言,“中原旱蝗已衰,王師北伐發函。當它聽到鼓聲激昂,仍有可能贏得國家和趙巖”時,它仍然難以忘懷。彌留之際有“王師將定中原日於北,家祭不忘言”之說,讓鳥飛的野心可見壹斑。
當然,這裏所謂的“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定量地、表面地看;但也可以看出,陸遊的“蘇誌”是壹以貫之的,從小到大。特別是這首《示子》詩,是他生命終結時迸發出的愛國火花,也算是他壹生愛國思想和詩歌的總結。
參考資料:
/p/evaluate/show . PHP?sendId=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