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鄉愁朗誦前兩節節奏劃分

鄉愁朗誦前兩節節奏劃分

《鄉愁》

作者: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這是壹首寫鄉愁的詩,詩裏把“鄉愁”具象化了,而且運用得十分巧妙。其巧妙之處在於,他緊緊地圍繞著人生幾個階段中最具特征的壹些行為來表現鄉愁。譬如小時候的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把“郵票”作為鄉愁的代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極易理解。

詩的最後壹節,可以說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鄉愁,那“壹灣淺淺的海峽”把“我”和“大陸”隔開,是民族悲劇所造成的。撇開政治性的因素不談,僅從鄉愁的難以消除的角度,詩的情緒也似乎隱隱地透露出壹種希望國家統壹民族團結的願望。

由政治原因而造成的國家分裂的局面,詩人是無可奈何的,但是詩人作為華夏子孫的內心願望,卻代表了絕大部分中國人的心願。相信這壹天必定會到來的。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余光中的壹生是在頻繁的奔波和遷徙之中,多次與親人的聚散離合。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這首詩。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所作的壹首現代詩。詩歌表達了對故鄉戀戀不舍的壹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壹的美好願望。201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雷佳演唱了由詩歌改編的歌曲《鄉愁》。

《鄉愁》有令人矚目的形式美。壹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壹,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相互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

二是同壹位置上的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壹種回環往復,壹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壹種低回悵惘的氛圍。

余光中,男,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

百度百科-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