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都的古詩有唐代詩人岑參的《萬裏橋》。
壹、原文:
成都與維揚,相去萬裏地。
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
楚客過此橋,東看盡垂淚。
二、譯文:
成都與揚州,相隔萬裏。
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張開的的船帆如圖飛鳥展翅。
楚地的遊子過此橋,東望故土無不思鄉流淚。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岑參的詩詞特點:
雄奇瑰麗、想象奇特、氣勢磅礴。岑參的詩歌中最為出色的屬於邊塞詩,而這些邊塞詩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雄奇的塞外景色、慷慨激昂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三者結合之後,呈現出壹種奇偉壯麗的美感。
在岑參的邊塞詩中,總是充滿了慷慨報國的豪情壯誌和不畏艱險的樂觀精神,例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詩人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來描寫環境的艱險,例如“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極盡渲染邊關環境之惡劣,而後描寫出英勇無敵的軍人形象,展現出軍容整肅嚴明的情景,表達了邊關戰士們不畏艱難險阻,忠心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