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的叫法是“低影響雨水系統建設”,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化水,必要時將儲存的水釋放利用,實現城市雨水的自由遷移。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建設,結合各種特定技術,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
海綿城市遵循的原則。
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模式轉變的重要標誌,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時間表”已經明確,“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目標的核心是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使70%的降雨被當地吸收利用。
圍繞這壹目標制定的時間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區達到這壹要求。如果壹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為100平方公裏,2020年至少有20平方公裏達到這個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區將達到這壹要求。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