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1792-1822)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色彩最濃的浪漫主義詩人。這時期的英國詩歌創作在壹批青年詩人手裏經歷了壹場革命。抗議代替了因襲,抒情代替了說教,恣肆代替了拘謹,雪萊便是這些贊美革命、抨擊傳統的浪漫派詩人之壹。他生於蘇塞克斯郡,6歲學拉丁文,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因哲學論文《無神論的必然性》被學校開除。1812年赴愛爾蘭,支持愛爾蘭人民的抗英鬥爭,發表《告愛爾蘭人民書》,他的進步立場遭統治者仇視,於是被迫離開祖國,移居意大利。1822年在海上遇風暴溺死,年僅二十九歲。
1813年,雪萊發表第壹首著名的長詩《麥布女王》,長詩用夢幻和寓言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對宗教和私有制的譴責和變革社會的願望。長詩《伊斯蘭的起義》(1818)猛烈抨擊了專制暴政對人民的壓迫和血腥屠殺,歌頌了革命者的反封建鬥爭。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1819)是雪萊的代表作。他還寫有《欽契壹家》(1819)、《西風頌 》(1819)、《雲雀頌》、《 自由頌 》和《自由》等大量的詩篇和詩劇,以及著名的論文《詩辯》(1821)等。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詩劇,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
眾神之主朱比特在巨人普羅米修斯的幫助下,登上王位,而後實行專制統治,給人類帶來痛苦和災難。普羅米修斯為了拯救人類,從天上偷來智慧之火,朱比特以怨報德把他鎖在鷹鴟難越的高加索懸崖上,並囑天鷹每日啄他的心,歷經3000年,但他堅貞不屈,深信朱比特的末日終將來到。後來朱比特果然被打入地獄,普羅米修斯也被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從懸崖上解放下來,整個宇宙光明壹片,人類萬物幸福歡慶。
雪萊在詩歌中表達了反對專制暴政,歌頌反抗鬥爭,展望自由幸福社會的政治理想。詩劇把朱比特作為“神聖同盟”時期歐洲封建暴君的象征。他兇殘,背信棄義,在鎮壓人民的血泊中建立了專制統治。他躊躇滿誌,自以為“權高無上,位極至尊,萬物壹切都已經向我屈服”,但是卻又預感到統治不穩,害怕人民的反抗會動搖他的寶座。朱比特周圍的形形色色“鬼怪”,象征著與封建統治者狼狽為奸的教士、政客和打手。詩人指責他們是壹批“用呻吟和鮮血來豢養”的走狗。 詩劇滿懷激情地塑造了為人類的自由解放而不屈鬥爭的反抗者普羅米修斯的光輝形象。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普羅米修斯不怕威脅,不怕暴君的殘酷折磨。他堅信光明必將戰勝黑暗,暴君必然垮臺。雪萊筆下的普羅米修斯,既概括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反抗專制統治、爭取自由解放的革命精神和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又集中體現了詩人自己堅定的立場和偉大的品格。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還熱情描繪了暴君垮臺、人民解放後的幸福世界圖景:“人類從此不再有皇權統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人類從此壹律平等。”詩人預言的美好社會,在當時具有鼓舞資產階級民主力量反對封建勢力的積極作用,因此,恩格斯稱雪萊是“天才的預言家”。當然,雪萊所描繪的未來世界的藍圖,並未超出“理性王國”的範疇,具有空想的成分。
詩劇把普羅米修斯同朱比特的矛盾沖突,把人類的苦難和解放安置在整個宇宙範圍內,使人物奔馳於人間、天上、洞府、海洋和山谷。詩人給劇中的神仙、精靈、鬼怪以至日月星辰等天體和自然力以人的生命和思想感情,讓它們也投入這場鬥爭。這種手法使劇本顯得壯麗雄偉,氣勢磅礴,浪漫主義氣息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