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勞動節的詩句七言

勞動節的詩句七言

1. 關於勞動節的詩句四言

關於勞動節的詩句四言 1.描寫勞動節的詩句

1、《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2.關於五壹勞動節的詩句有哪些

1、《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畬田調二首》——宋·王禹偁

之壹

大家齊力斸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閑。各願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

之二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7、《賣炭翁》——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壹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8、《貧女》——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9、《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0、《江上漁者》——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11、《農家望晴》——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3.關於勞動節的古詩

1、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賞析:《鄉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綠”,寫樹木蔥郁,“白”,寫水光映天。第二句不僅以煙喻雨,寫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鳥聲,平添了無限的生機。後兩句寫農家的繁忙。第四句以“蠶桑”照應首句的“綠遍山原”,以“插田”照應首句的“白滿川”,壹個“才”和壹個“又”兩個虛字極富表現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見。

2、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賞析:壹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因而極為貴。“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壹開頭,便呈現出壹幅色調明亮、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照”、“亂”兩個看似平常的字眼,但壹經煉入詩句,便使冶煉的場面卓然生輝。

3、國風·周南·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賞析:《國風·周南·芣苢》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壹首詩。這是壹曲勞動的歡歌,是當時人們采芣苢(即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疊句,僅僅只變換了少數幾個動詞,其余壹概不變,反復地表達勞動的過程,勞動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達出來,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4、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唐代:李白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賞析:《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是詩人李白的五言古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1卷第17首。詩人抓住陵陽溪至澀灘壹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點,勾勒出了壹幅舟行險灘的圖象。畫面上,這種背景主體的相互映襯,突出了全詩的主題,集中地再現了勞動人民危險艱辛的生活以及他們的鬥爭精神。

5、過山農家

唐代: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賞析:《過山農家》是唐代詩人顧況(壹說張繼)創作的壹首訪問山農的六言絕句。全詩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訪的順序,依次攝取了山行途中、到達農舍、參觀焙茶和曬谷的四個鏡頭,層次清晰地再現了饒有興味的訪問經歷。作者繪聲繪色,由物及人,傳神入微地表現了江南山鄉焙茶曬谷的勞動場景,以及山農爽直的性格和淳樸的感情。

4.五壹勞動節的古詩

五壹勞動節的古詩如下:

1、《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江上漁者》

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入風波裏。

3、《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4、《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5、《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田家》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勞動節的詩句

1、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貧女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3、農家望晴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4、蠶婦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5、江上漁者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6、《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7、《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6.關於 五 壹 勞動節 的詩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註釋:禾:禾苗。日當午:太陽當頭直曬的時候,指中午。餐:飯。皆:都是。

簡析: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渺淌滴在莊稼地裏。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壹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壹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236415569

畬田調二首

宋·王禹偁

第壹首

大家齊力斸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閑。

各願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

第二首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

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這兩首是作者在商州(陜西省商縣)時作的詩,寫出了山谷地帶農民的勞動生活;他們互相協作,表現出勤勞勇敢的精神。這兩首詩有樸素的民歌風格,讀來覺得清新生動。

勞動,是壹塊巧克力,

先苦後甜,有耐心,就可以為人生留壹片滋味.

勞動,是最偉大的,

從來默默無言,不知疲倦.

有人問,勞動是什麽?

勞動是不怕苦,不怕累,

是幾十年如壹日.

在每天的日落時,

夕陽將忙碌的身影拉長,

那布滿繭花的雙手,最美.

我們老師也要我們弄,我也是話的這個。不知對妳有沒有用

7.五壹勞動節詩句

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田家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3、晨星裏荒匯。戴月荷鋤歸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5、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6、刺繡五彩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李紳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觀刈麥白居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作者: 杜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壹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誌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誌,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躡。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群水從西下,極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既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吾寧舍壹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窮有倉卒。

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張俞蠶 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秦韜玉《貧女》)古風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江上漁者範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入風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