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秦漢時期廣西的治所叫什麽?

秦漢時期廣西的治所叫什麽?

廣西,又名“桂”、“八桂”。

先秦時期,廣西是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壹嶺南,設桂林、南海、項峻三郡。今天的廣西包括桂林的全部,項峻的壹部分和南海、長沙、貴州的壹部分,這是廣西設縣的開始。唐太宗貞觀以後,全國分為10路,廣西屬於嶺南路。鹹通三年(862),南路分為東西兩路。廣西是嶺南的西路(位於永年,也就是今天的南寧),基本形成了廣西後來行政區的版圖輪廓。

宋代全國分為15路,廣西稱為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名由此開始。

秦朝時,廣西大部分地區屬桂林郡管轄,所以桂林郡的“桂”字後來演變為廣西的名稱。八桂原指八棵桂花樹,長成森林。壹句話,大,是對其集群的隱喻。廣西自古盛產桂花樹。歷代文人常以八桂比喻廣西。最早用八桂比喻廣西的是南朝的沈良嶽。他的《司空琪劉世龍狀》有這樣的話:“近蘇州時懷念八桂,登恒山時疑。”唐代韓愈《送醫顏歸貴州》詩說:蒼蒼歸,吾地在湘南。廣西名“八桂”的由來廣西對“桂”、“八桂”的稱呼由來已久。據考證,“八桂”之譽,由古代《山海經》中的“桂林八樹,本禹以東”演變而來。晉代文學家郭璞說:“八木成林,說起來很了不起。”孫綽在《遊天臺山賦》中寫了壹首《八桂森挺霜》的詩。六朝梁朝詩人也有“南有八桂,無四季繁華”的記載。但筆者無意與廣西聯系。在民間,詩人與廣西的正式聯系始於唐代的韓愈。韓愈在《寄貴州大夫顏》詩中說:“蒼歸,吾地在湘南。”湖南稱為“湘”,廣西在湖南的南部,韓愈詩中的貴州位於廣西桂林。宋代詩人楊萬裏說:“我從八桂三鄉來,十年前憶雙松。”元代程也說:“八桂山川臨鳥路徑,九風雨濕龍潭。”可見八桂之名深入人心,在民間廣為流傳。據《大明統壹誌》官編,“八桂為廣西桂林之名。”當時廣西的首府在桂林,桂林代表廣西。從此,廣西稱“八桂”正式固定在官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