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

先秦有騷體,和《詩經》四字短體詩兩種,代表作詩《離騷》和《詩經》 漢朝以文章著名 魏晉南北的重彩就是賦了,主要是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的作品還有田園派詩人的陶淵明

先秦詩歌包括《詩經》、《楚辭》、春秋戰國時期的壹些民歌和部分原始社會歌謠。民歌及上古歌謠集中收錄於《古詩源》中。先秦詩歌是我國詩歌的源頭,其中《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而《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先秦詩歌以其豐富的內容,完備的韻律,精巧的構思,為中國詩歌開了壹個水平極高的頭。先秦詩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極富詩意。這與西方和少數民族冗長不堪的史詩大相庭徑,具有鮮明特色。也正因如此,中國詩精巧而蘊意無窮,詩歌的內涵只有在中國形式詩歌裏才得到了充分的展露。

兩漢四百年間的文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毋庸置疑, 風靡壹代的漢賦、切時經世的政論散文和千秋楷模的歷史散文在漢代文學中成就最高;但繼往開來的樂府民歌和始開風氣的文人五七言詩,是此時文壇的又壹株奇葩。西漢民歌,除了漢樂府外,還有未被采集或不被采集入樂的徒歌和謠諺。東漢文人直接模擬學習民歌,使文人五言詩很快發展起來。班固的《詠史》壹詩被認為是最早階段的五言詩。東漢末年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則說明文人五言詩已走向成熟,也標誌著我國抒情詩發展的新裏程。

魏晉南北朝社會的變遷,學術思潮以及文學觀念的變化,文學的審美追求,帶來了詩歌的變化。題材方面,出現了詠懷詩、詠史詩、遊仙詩、玄言詩、宮體詩,以及陶淵明創造的田園詩,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等;詩體方面,五古更加豐富多采,七古也有明顯進步,還出現了作為律詩開端的“永明體”,中國古代詩歌的幾種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絕、七律、七絕等,在這壹時期都有了雛形;辭藻方面,追求華美的風氣愈來愈甚。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成為普遍使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