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於迅說:“閻良、文醜,以其勇耳,壹戰可爭之鳥也。”於是乎,在正史中,文醜就是壹個和顏良平起平坐的名將,什麽事都敢做。但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正史中,顏良確實被關羽斬首,但文醜之死與關羽無關。那麽,問題來了,正史上的文醜是怎麽死的?
首先,東漢末年,文醜和顏良壹樣,都是袁紹的諸侯。作為袁紹手下的兩位將軍,文醜和顏良經常被提到壹起。
對此,孔融以顏良、文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勸曹操小心他們。東漢末年,曹操曾因呂布、張繡、袁術等勁敵而與袁紹結盟。
但在曹操擊敗呂布、袁術等諸侯,袁紹奪得河北四州之地後,這兩個諸侯之間的較量就不可避免了。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正式分手,後者也派兵攻打曹操。
據《三國誌》等史書記載,袁紹與曹操軍隊開打時,曹操分散集結在溧陽的袁紹主力渡河攻打白馬,解決了白馬之圍。當然,解除白馬之圍,關羽應該是最大的功臣。在這場戰鬥中,當時跟隨曹操的關羽率軍斬殺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閻良。
於是,對於袁紹來說,大將顏良被關羽斬首,對他來說是壹個巨大的損失。為此,袁紹繼續調集軍隊,與曹操展開了官渡之戰。當然,在官渡之戰中,同樣被顏良稱為猛將的文醜也戰死沙場。戰爭開始時,曹操在於迅等人的建議下使用了誘敵策略。
具體來說就是曹操在白馬附近的運糧車隊被袁紹的手下發現了。對此,有曹操的士兵建議這些運糧隊回營。畢竟袁紹在實力上遠遠超過曹操。壹旦袁紹出動騎兵進攻,曹操這邊就很難抵擋了。然而,於迅,曹操的謀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是壹個很好的機會,引誘敵人更深。
於是,在曹操身邊的安排下,袁紹的部下文醜率領數千運糧隊追擊曹操。曹操為了誘敵深入,要求士兵空投糧草等物資,方便文醜的騎兵搶奪。就這樣,為了搶奪曹操的物資,文醜的數千騎兵逐漸分散,深入到曹操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