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池上初秋》詩,意思是詩以“荷葉參差,新秋水滿池”開頭。首先,它為讀者描繪了壹幅畫面:池中滿是秋水,碧波蕩漾,有荷花點綴其間,徐來的秋風清涼,壹掃夏日的炎熱。多麽令人愉悅。但是壹幅畫只有水和荷花,還是太單調了,還必須有外圍景物。下面這篇“早涼生北檻,夕照下東籬”,正是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其實欄桿本身是不會冷的,“早涼生北檻”這句話是說初秋的天氣已經產生涼意了;同時,池塘裏滿是秋水,荷花參差不齊,這本身就讓人覺得暑氣已逝。頸聯所寫的池水、碧綠的荷葉、菱角、籬笆、遠處隱藏的柳樹,每當夕陽歸來,色彩鮮艷,景色宜人,展現出壹幅構思巧妙的畫面。
原文:荷花綠參差,池水新秋水。早涼生北檻,夕照生東籬。?露蟬懶,風幹柳弱。潘過了二十歲,又何必多愁呢?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太原,曾祖父出生時遷居夏邑。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