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歌是新時期文學史上除了朦朧詩之外另外壹個最具影響力的詩歌流派,縱觀整個新時期的詩歌發展史,大約只有新生代詩歌才達到了可以與朦朧詩分庭抗禮的思想藝術水準。對於新生代詩歌的出現與形成,著名詩歌研究專家洪子誠先生有著精辟的看法。“1986年10月,《深圳青年報》和《詩歌報》聯手舉辦‘中國詩壇1986現代詩群體大展’,陳列了‘朦朧詩’後自稱的‘詩派’60余家。‘大展’主持者對當時‘民間’的詩歌景觀做了這樣的‘廣告’式的描述:‘要求公眾和社會給以莊嚴認識的人,早已漫山遍野而起’,1986年——在這個被稱為無法抗拒的年代,全國兩千多家詩社和十倍百倍於此數字的自謂詩人,以成千上萬的詩集、詩報、詩刊與傳統實行著斷裂,將80年代中期的新詩推向了彌漫的新空間,也將藝術探索與公眾準則的反差推向了壹個新的潮頭。至1986年7月,全國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詩集達905種,不定期的打印詩刊70種,非正式發行的鉛印詩刊和詩報22種。‘新生代’(‘第三代詩’)采取組織詩歌社團、發表宣言的‘運動’方式開展。其參與者的集結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上海、南京壹代。‘新生代’和‘第三代詩’的稱謂後來也得到廣泛使用,雖然對這些概念存在著不同的理解。”
具體來說,新生代詩歌的中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不同的詩歌社團。首先是創立於1984年冬的南京的“他們文學社”,這個社團的主要成員有韓東、於堅、呂德安、王寅、小君、陸憶敏、丁當、於小韋、朱文、朱朱等人。這個社團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韓東的 《有關大雁塔》、《妳見過大海》、《山民》,於堅的《尚義街6號》、《感謝父親》、《弗蘭茨·卡夫卡》、《0檔案》、《對壹只烏鴉的命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