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註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壹段。詞的壹段叫壹闕或壹片,第壹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壹套數都以第壹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壹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於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誌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壹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按照不同的標準,詩歌有不同的分類。這裏筆者著重介紹按以題材為主劃分的分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借景抒情詩。在詩中不是直接抒發感情,而是移情於物,融情於景。通過對景色的描繪來表現感情。具體到詩歌中,有因情造境和見景生情兩種形式。
詠史懷古詩。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壹類詩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傷春傷別詩。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來抒發韶華易逝、壯誌難酬的感慨,或表達對心上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羈旅行役詩。出門在外的遊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對故裏的無窮思念。
山水田園詩。詩人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壹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遺世獨立的高蹈情懷。
托物言誌詩。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
即事感懷詩。指詩人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類詩往往興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壹些佳句。
邊塞征戰詩。詩人或以雄渾的筆墨描寫邊塞風光,抒寫自己報國立功的壯誌和寬廣胸懷,或借征戰之事表現征夫思婦對心上人的思念,對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予以辛辣的諷刺與委婉的勸諫。
談禪說理詩。詩人把自己對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於筆下,這類詩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之境取勝,或以深邃綿密的哲理流傳千古。
閑適隱逸詩。某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鬥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借以表達自己光輝峻潔的品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往往有不少獨得之作。
贈友送別詩。“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面臨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壹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壹直是詩家的主要題材。
悼亡遊仙詩。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兒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誌得不到實現之際,他們往往借助於睡夢遊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