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3.古詩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3.古詩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古詩教學的常用方法

串講法。小學生學習古詩有壹定困難,需要逐字逐句地串講,掃除語言障礙。壹般詞句可啟發學生串講;古詩中的難點,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省略句、倒裝句等,需要教師串講。翻譯法。壹般來說,應采取直譯的方法,盡量保持原意和原句結構。這樣可培養學生準確理解古詩和準確表達思想的能力。具體翻譯的方法,有保留法、增補法、圖解法、移位法、替換法等等。朗讀法。古詩語言的美必須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所以古詩教學宜采用以朗讀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解分析課文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有表情地引讀課文。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課文,可從詞語的上下聯系中“發現”某些詞語的意義,然後再進行具體分析和說明。想象法。詩歌是借助想象創作的,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其方法是,讓學生把詩的藝術形象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壹步理解古詩內容,深入體會古詩意境之美。自覺法。對短小淺顯的古詩,可采用自覺法,即在教師指點下,讓學生自己動眼、動口、動腦、動手,讓學生口育心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奧妙。這是培養學生自覺能力的有效方法。壹般采用預習、練讀、理解、直譯、欣賞五個步驟進行教學。

朗讀品味。朗讀有教師範讀,學生個讀和師生齊讀等。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過程就是鑒賞的過程,朗讀的作用不可小覷。它是學習古詩有效的傳統好方法。鑒賞詩歌的第壹步要認真朗讀品味,走好了這壹步,才說得上第二步的分析鑒賞。古詩絕大多數都是合轍押韻的,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本身具有壹種音樂美,那麽,老師在引導學生討論賞析詩歌思想內容的同時,也就受到了如同音樂壹般的熏陶。古詩又很講究音韻的平仄和諧,朗讀詩歌時節奏感很強,如同唱歌壹樣聲情並茂。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深情朗讀的時候,實際上也就進入了感受鑒賞的階段。當全班師生都搖頭晃腦的朗讀、沈浸在詩歌特有的意境中的時候,就說明初步的鑒賞已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壹起來探討吧。

(壹)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經過實踐,本人發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壹定要先好好地備壹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壹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

傳統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裏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註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壹方面進行表演,不壹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麽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壹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壹個高難度的挑戰。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為什麽不讓學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壹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裏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壹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壹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六)以唱促記

學習古詩應要熟讀成誦,但如何讓學生願意背且背得快呢?在教學實踐中發掘出了以唱促記的方法,就是用唱的方法記住詩歌。古代詩人作詩詞本就是吟詠而成的,郭沫若就說過:“中國的舊時對於古詩詞本來有朗吟的辦法,那是接近於唱,也可以說是無樂譜的自由唱。”在農村壹個普遍現象就是孩子們只有在課堂上才講普通話,課外所講的每壹句話都是家鄉語,還喜歡用家鄉語編寫壹些膾炙人口的歌謠吟唱,因而教師可以借助這壹點,引導孩子們把需要背誦的古詩用本地農村的語言和格調編成可唱的民謠(可以請專門的音樂教師幫助學生編,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編),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地記住詩歌,也能夠讓學生很好感受詩歌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