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國外回歸原始宗教的詩歌

國外回歸原始宗教的詩歌

蘇東坡在黃州的時候,有壹天突然很有詩意,於是寫了壹首頌佛的詩。“稽首日中天,毫光。八風不能吹,坐在紫蓮上。”這是壹首意境極高的詩。如果妳沒有非常好的佛學知識,妳永遠寫不出這麽好的詩。

蘇東坡寫下這首詩,開始壹遍又壹遍地背誦。他對此非常滿意,所以他突然想起了他的好朋友佛印·傑克森。他想,如果佛印禪師看到他寫的這首詩,壹定會贊嘆不已。於是他立即抄寫這首詩,用信封封好,叫仆人送到歸宗寺,親自傳授給傑克森·佛印。

黃州在長江北岸,但歸宗廟在長江南岸。要到達南岸的歸宗寺,需要過河,所以趁仆人們坐船過河的時候,我們壹起來研究壹下這首詩的內容。“磕頭”就是頂禮膜拜,“天即天”就是天受人尊敬,佛更受天尊敬,所以佛在天稱為天。

“壹千道光照耀壹千個世界”是指佛祖的佛光照耀三千個世界,壹個太陽系有很多行星組成壹個小世界,壹千個小世界可以合成壹個小千世界。只有壹千個小錢世界才能合成壹個中等的壹千個世界。壹千個世界可以組合成壹個世界。

“八風不能吹”,這是壹首動人的詩,是詩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八風”指權衡、嘲諷、破壞、名譽、利益、衰敗、苦難、快樂;《大智慧論》說:“利、衰、毀、譽、名、嘲、苦、樂;聽話不聽話能激發動物感情。”

這八種是人生成敗的總和。贊美,名利,各種快樂美好的享受,都會讓每個人陶醉;普通人,每當遇到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會為此感到不可知!如遇譏諷和誹謗,他生氣;但是,面對苦難和苦惱,我又抑郁又擔憂。

這也是人的本性。但是有這麽壹個人,八風都幾乎不能碰。這個人是誰?他是我們的佛。

“坐紫蓮”是指佛的疑惑已盡,諸德已備,可以莊嚴而穩健地坐在蓮臺上,不為外物所動搖。這首詩是在贊美佛祖,同時也在暗示作者有這種超凡的意境:他可以像佛祖壹樣,已經可以做到心無旁騖,以物易物的地步。——蘇東坡確實是壹個很聰明的人。

那時候仆人已經上岸了,他去了廬山的歸宗寺。傑克森·佛印收到信頭並打開它。當他讀到這首詩時,並沒有如蘇東坡所料的那樣大加贊賞,或者說是贊嘆不已。反而覺得應該刺激壹下,打擊壹下。於是,他在詩的下方寫了兩個醒目的大字“屁”,教仆人帶回黃州交給蘇東圃。

在黃州蘇東坡,他去找仆人後,自鳴得意,等待仆人的答復。他滿懷希望,當佛印看到這首詩時,他會非常欣賞,所以他放下壹切,等待仆人的好消息。最後,他等待著仆人帶回來的消息,於是他急切地問道:“傑克森·佛印看到了什麽?”

仆人回答:“他什麽也沒說?就在妳的詩的下面寫幾個字,讓我把信帶回去給妳。我不識字,所以看不懂上面寫的是什麽。”仆人說著,把信遞給蘇東坡;

他打開信封,拿出那封詩信。當他看到詩底寫的“屁”字時,心中升起壹股無名之火。火勢高達三千英尺,他怒不可遏!大喊“妳怎麽敢?”於是他仔細地閱讀和推敲自己的詩,但無論他們讀什麽,推敲什麽,就是找不出詩有什麽問題。

於是我責怪禪師佛印:“我寫了這麽好的詩,妳卻不知道如何去欣賞它。把它當成屁真的很蠢!”因此,他決定親自去找佛印禪師進行壹次辯論,於是他租了壹條船過河,去了歸宗寺。

蘇東坡的船往南,他坐在船板上。雖然此刻江風習習,他依然無法平復自己躁動不安的心,如熱鍋上的螞蟻,卻無法像上次遊赤壁時那樣興高采烈,於是就唱了那句名句“清風徐來,浪靜了。”

當蘇東坡來到歸宗寺時,他非常生氣地找到了佛印禪師。出乎意料的是,傑克遜·佛印已經告訴客房的服務員說,“今天沒有訪客。”蘇東坡聽到不見客就像火上澆油,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了!他不顧壹切地跑到佛印禪師的禪房。

見禪房的門虛掩著,他正要舉手敲門進去,卻發現門板上貼著壹張紙條,上面鄭重地寫著:“八風不能吹,壹個屁過江來。”看到這兩句話,他很快警覺起來,默默地想:“我錯了!”“那麽,蘇東坡錯在哪裏呢?

禪師佛印的話警告他:“妳說妳可以被任何被嘲笑和誹謗的東西感動,那妳為什麽對我的壹句‘屁’就這麽生氣,要艱難地過河來找我解釋?”

這壹次,蘇東坡深感慚愧,感嘆他壹直以為自己能把佛學理解透徹,卻不曾想到只理解世俗是不夠的,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他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會像今天這樣達到壹種和諧的心情,他和其他人沒什麽區別。

學習佛學的知識不使用不修行也是不行的!於是他立刻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他所理解的佛教,都要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同時,他非常感謝佛印的啟發。他覺得有這樣壹個朋友是莫大的幸運!從那以後,他更加相信傑克遜·佛印了。

擴展數據

佛教中的八風指的是影響人心情的八種情緒:得、失、謗、贊、嘲、憂、樂。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遇到八風幾乎不可能不動,可能壹輩子都練不出來。有的人認為八風不動。我認為他們過於自信和傲慢。

在人際交往中,經常可以遇到態度傲慢,說話咄咄逼人的人,好像什麽都懂,什麽都能幹。我經常犯自以為是的錯誤,甚至有時候我很不講理,很狡猾。要做到心平氣和,感同身受,太難了。

正所謂“理性不高”。回過頭來看,人們之所以在辯論中“高談闊論”,不僅僅是因為自身修養的不足,我認為“高談闊論”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軟弱,而傲慢背後其實隱藏的是不自信。

實踐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更重要的是實際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妳可能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妳可能想把得失榮辱放在壹邊,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如果妳做了壹件事,妳需要得到別人的贊揚。如果妳被打了,妳會很沮喪。如果妳取得了壹些成績,妳就會自滿...

眾所周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果我們總是傲慢自負,就會陷入自戀和自我欣賞的封閉境地,就會成為無知進取的井底之蛙。

虧損滿滿,收益不大。自從代表大會以來,人們變得固執己見,傲慢也會導致各種偏見。自大的人往往按照早已形成的習慣做事,很容易墨守成規。

我們與時俱進的唯壹方法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我們需要的是壹種“空杯心態”。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要學會放空自己。我們越空虛,收獲就越多。

在鮮花和掌聲面前,我們應該看到差距;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不應該失去信心,這是成熟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