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杏花衰,苦楝花開拔蒜苗。
這是我和我的朋友們年輕時經常吟唱的兩首農業歌謠。農業歌謠中的苦楝開花,指的是苦楝開花。壹首簡單朗朗上口的農業歌謠,不僅把三種花的順序講得清清楚楚,還把楝樹開花和抽薹聯系起來,既是經驗,也是智慧。
在我家小區附近的壹個小公園裏,有壹棵樹開著芬芳的丁香花。我壹直以為是楝樹。春天開花的時候,聞起來還是小時候的香味。然後有壹天,我被激起了好奇心,越過柵欄走近壹看樹幹上掛著的標簽,上面居然寫著:丁香。
我不禁又失望又高興。
這聽起來很矛盾。失望,因為不是小時候熟悉的楝樹,心裏覺得少了壹點親切感。我高興是因為我認識了另壹種樹,也是我向往已久的那棵著名的丁香樹,終於壹睹她的芳容。
苦楝的花是壹種丁香花,小巧雅致,有點類似丁香。不仔細分辨,真的看不出來。苦楝的香味沒有丁香那麽濃郁,但卻是淡淡的香味,非常美麗宜人。俞平伯在“文革”後期到河南隰縣“五七幹校”時,第壹次看到楝樹開花,情不自禁地寫了兩首關於楝樹花的詩,即《兩株楝樹花》。第壹首:“天氣晴朗,四月中旬,門前吹著楝樹花的風。當我第壹次見到南方那些婀娜多姿的樹時,它是淡紫色的,盛開著厚厚的葉子。第二首:“這樹在淺塘邊搖曳,花開花落如丁香。背陰院回望,許諾拿下異地故鄉。“俞平伯是詩人,著名的紅學家,學識豐富。當他看到印楝人布魯姆連續寫了兩首詩時,他似乎喜歡上了印楝人布魯姆的美麗和淡淡的清香。俞平伯也是壹個到處旅遊的人。他第壹次看到這棵美麗可愛的楝樹是在他將近七十歲的時候。俞平伯對丁香樹很熟悉,所以他在詩中把它和印楝花相提並論。
看來我的誤解也情有可原。
楝樹,人們習慣叫它楝樹。因為楝樹全身都是苦的,葉子是苦的,樹皮是苦的,根是苦的,果實是苦的,是苦果。苦果不僅苦,而且有毒,比根皮和葉子的毒性還大,所以絕對不能吃。楝樹雖然苦,但可以入藥。葉,樹皮,根和種子都可以入藥,治療蛔蟲,蟯蟲和皮膚疥瘡等疾病。楝樹名字的由來也挺有意思的。宋代學者羅援在《爾雅義》中說:“楝樹葉能練事,故稱楝樹。”
楝樹也是農村的普通樹。雖然不像柳樹、榆樹、楊樹那樣常見,但也不算稀有珍貴的樹木。經常會在村裏和外面看到。記得老家村裏有幾棵楝樹,開滿了楝樹花,很討人喜歡,就像壹個美麗活潑優雅的鄉下姑娘。苦楝花枯萎後,結出果實。楝樹的種子被稱為“金鈴子”。成熟的果實呈金黃色,圓形,有特殊的氣味。我們稱之為苦楝,可惜苦楝不能像杏子、桃子壹樣吃在嘴裏。雖然人們不能吃苦楝,但它是壹種特殊的驅蛔蟲藥,因為它含有苦楝。
苦楝的香味特別淡雅,花蕾是艷麗的紫色,盛開的花瓣是淡雅的粉紫色,壹簇簇,妖嬈迷人。苦楝在詩人詩歌中的出現率還是很高的。楊萬裏在詩中寫道:“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墻角飛楝樹花。”王安石曾吟誦:“楝花落於小雨輕風,細如雪。”梅作品中的楝樹花更是美不勝收:“紫花配粉花,綠羅布麻葉聚飛雲。”趙凡寫道:“楝樹花在我心中。”都是很美的詩。舒悅翔的詩也承載了花信風的相關知識:“谷雨的苗發芽了,楝風的花來了。”大才蘇東坡寫這首詩時,心情壹定是輕松美好的:“漁舟歸來必有雨,車鳴如楝風。”從這些詩中可以看出,古代詩人對苦楝和苦楝的熟悉和喜愛,苦楝也是常見的。他們詩中提到的楝樹花之風是二十四花信風之壹。南朝宗巴《荊楚紀年》中記載:“梅花始,苦楝花終,何處有二十四花信風。”按照農歷的節氣,從小寒到谷雨,* * *八齊,壹百二十天。每十五天壹次呼吸分三期,每五天八次呼吸* * *二十四,每期應該是壹朵花。然後,有了二十四花信風,也被稱為二十四風。“花信風”指的是響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它被稱為“辛”。苦楝是谷雨節氣中三個高潮的代表花。俞平伯的詩裏,還寫了“楝花之風”。以他的知識,他應該知道楝樹。在他活了大半輩子之後,才真正在壹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尼姆·布魯姆。
“門前桃李已盡,春來可看花。”桃花、梅花、梨花紛紛落下,楝樹在優雅明媚的春天裏綻放。當春天來到印楝花的時候,意味著這壹年的春天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