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初二語文古詩歌鑒賞及課外文言文做題方法?

初二語文古詩歌鑒賞及課外文言文做題方法?

1、古代詩歌賞析方法

www.chinaqking.com 期刊門戶-中國期刊網2009-7-6來源:《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文/楊正芬

[導讀]從題目和關鍵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顧表達技巧,努力進行整體賞析。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摘要:賞析古代詩歌,要註重平時積累,從題目和關鍵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顧表達技巧,努力進行整體賞析。

關鍵詞:積累;情感;賞析

作者簡介:楊正芬,任教於貴州省遵義縣職教中心。

詩歌,特別是我國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高度濃縮的漢語言的精華。由於古代詩歌遠離當代生活,時間久遠,語言的跳躍性很大,意象比較模糊,加上目前的學生對古代詩歌讀得較少,鑒賞能力較弱,所以歷來是廣大學生學習的壹道難題。賞析古代詩歌,要註重平時積累,從題目和關鍵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顧表達技巧,努力進行整體賞析。具體地說,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壹、註重平時積累和把握已提供的信息

平時學習生活中,我們已接觸了不少詩歌,這些詩歌是我們賞析詩歌的基礎。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觀瀑用了誇張的手法,從動態的角度展現瀑布奔湧而下、氣勢磅礴的動態之美,給人好象是瀑布從九天落下之感;劉禹錫的《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詩人遠觀君山,描繪洞庭湖的秀麗姿容。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看到君山全貌,但詩人把君山比作“白銀盤裏”的壹顆“青螺”。這種想象是現代人不借助其他工具而無法企及的。

還有詩歌的“註”對於鑒賞詩歌也是壹個好的提示。在鑒賞時,凡是有“註”的地方,我們壹定要重視。既然出題者有意將“註”附在詩歌後面,肯定是有某種目的,要麽是某些詞句太難,“註”用來解釋;要麽是介紹作者寫作時的背景。

這兩點對於鑒賞詩歌是很有幫助的。解釋詞句,為我們理解內容掃除障礙;背景介紹,使我們能夠身臨其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總之,詩歌的“註”為我們鑒賞詩歌起到了壹個提示的作用,為進壹步鑒賞詩歌打下基礎。它是理解和把握詩歌的又壹把鑰匙。

二、從標題入手,體會詩歌的情感

標題或是詩歌的靈魂,或是詩歌的線索,它暗示詩歌的主旨和情感,體現詩人的匠心。

詩歌或是點明或暗示情感,如杜甫《恨別》中的“恨”,沈如筠《閨怨》中的“怨”,柳中庸《征人怨》中的“怨”,直接點明詩人的情感。要麽直接描寫對象,要麽透露所寫的事情或背景,如陳子昂的《春夜送友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從標題的“送”字可看出是送別詩。送別詩往往寫的是詩人送別時所見所想所感,表達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或抒發送友人時的離愁別緒。又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從標題可以看出這些懷古詩,懷古詩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又如: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麽這是壹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本題的命題思路,就是用詩歌的內容來印證題目。第壹題問:為什麽這是壹首邊塞詩?它實際考查的是我們對題目“征人”的理解。學生如果理解“征人”,去尋找描寫“邊塞”的景物和描寫征人生活的細節,這壹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很顯然,詩歌裏“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詞都是壹些邊塞的地名,也是邊塞的典型景物。詩歌描寫了戰士年年與“馬策”“刀環”為伴,守衛邊關的戍邊生活。第二題實際上考查的是我們對題目中“怨”的理解。整首詩沒有壹個與“怨”有關的詞語,也沒有很明顯的“怨”情的抒發。但是題目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這是寫“征人之怨”的。所以我們還得從題目出發,到字裏行間去尋找“怨”的痕跡,體會“怨”的情感。詩的開頭兩句寫征人生活。“歲歲”、“朝朝”句就有怨戍守邊關時間之長,征調之頻繁,戰爭之艱辛的意思。後兩句寫景色,寫征人埋骨沙場之景,寫邊塞景物亙古不變,以無限雄渾的自然來反襯有限的人生,襯托出戰士的悲慘遭遇。後兩句的“白雪”和“青冢”、“黃河”和“黑山”不但在視覺上給人淒愴之感,而且在境界上顯得沈郁悲涼。理解了這些就可以感覺到這首詩實際上是字字含怨,而且怨得深沈,怨得悲愴。如果沒有題目中“征人”對事情的指引和“怨”對情感的提示,我們可能難以理解這首詩。

三、從詩歌意象賞析,悟出詩情

詩是由意象構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詩情的。意象是詩的基礎,意境是詩的畫面,詩情是詩的內涵。賞析壹首詩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意象--意境--詩情”是鑒賞古詩從局部到整體的合理流程。

詩歌中的意象是詩人所寫的景與物,但這些意象又不再是單純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詩人的情感,使這些物象附著上某些特點,這些獨特的物象實際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兩句詩,作者所寫的物象是“雨”和“楚山”,它們的特點分別是“寒”和“孤”,這些特點就是作者孤寂心情的體現。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兩句詩的“舟”和“江雪”也有“孤”和“寒”的特點,作者孤獨的心情從這些物象很容易體會到。再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句子,特定的意象構成壹幅幅特定的畫面,都飽含著詩人特定的濃濃情感。

有時從景物的色彩也可看出作者情感基調。曖色調自然是積極的、歡快的、昂揚的感情基調,而冷色調則就是壹種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調。如王維《田園樂》中“桃紅”、“柳綠”這些暖色調,就暗含作者愉快的心情。把握住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和特點,就不難理解作者的情感了。

四、從詩眼入手,抓詩歌中的關鍵詞句

詩是詩人情感的外露,詩眼和關鍵句恰好是表露詩歌意蘊的窗口,它能體現詩人寫作意圖、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特別關鍵詞語,是指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如:惜、哀、悲、痛、怒、憤、怨、嘆、笑、喜、樂等,這些詞語直接抒發作者的情感,給我們明確的信號。如李白《靜夜思》中的“低頭思故鄉”,“思”字就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現了作者想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抱負。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不開心顏”--抒寫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權貴的思想感情。範中淹《漁家傲》“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將軍由於戰事的持久和勞苦,發絲都白了,戰士們因為久戍窮邊,也不免流下傷時的眼淚。為國為家的白發將軍,面對濁酒而陷入沈思,戰士們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淚痕說明他們內心的苦悶。誰還能入睡呢?再深入下去,最後終於逼出“將軍白發征夫淚”這樣含意深遠、扣人心弦的句子。

五、兼顧表現手法,體會多姿多彩的詩歌技巧

我國詩歌浩如煙海,異彩紛呈的原因就是用了不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大致說來重點註意以下兩個方面:

1.表現手法。比興手法是古代詩歌中較常見的,如“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孔雀東南飛》)。對比手法,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秦先縣詠懷五百字》),將封建統治集團的窮奢極欲、醉生夢死,與勞動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奪、凍死路旁的悲慘狀況,作了鮮明的對照。象征手法,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及對人生的樂觀態度。渲染烘托,如白居易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渲染了壹種蕭條悲涼的氣氛。

2.修辭格的運用。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運用醒目的設問、形象的比喻、極度的誇張,使之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尤其要註意到詩歌中運用的典故。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現成的故事或詞句,因為詩歌要“寓萬於壹”,以簡括體現豐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兩點,壹是典故本身的內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圖。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貍、廉頗),這些典故的運用,借用歷史事實很好地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總之,古代詩歌的賞析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只要多讀、多背壹些詩歌,掌握壹些賞析方法,就基本上能夠較為正確地賞析詩歌了。

2、 壹、初讀,了解本詩寫了什麽內容

1、了解題目背景

首先我讓同學註意題目。詩歌的題目就像全文的窗口壹樣,透過題目能知道詩人所寫的

內容物,題目是切入點。古詩的題目往往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 象楊炯的《從軍行》,題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時間節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讓我們未讀詩句就已經明白了詩歌的情感主旨——喜悅。

其次我引導同學看“註釋”。無論是書中的註解,還是試卷中的短短壹二句註釋,卻是給

妳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妳本詩的思想內容;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妳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妳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壹定要仔細研讀註釋!

2、初步感受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復誦讀。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

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是引發情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然後我讓學生用散文化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大意,通過對字詞句的解釋來初步感受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為詩詞是語言的藝術,當然要弄懂了語言才能欣賞到藝術。

學生們都興致勃勃地用散文化的語言來給出的自已的解釋:月下,微負吹拂著江岸的細草,壹條孤舟豎著高高的桅桿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在點名聲,哪裏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國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飄然壹身象個什麽呢?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壹只江鷗罷了。通過這壹過程,學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孤獨、淒涼、感傷的情感。

二、細讀,分析作者是如何寫的,主要從表達技巧上鑒賞

1、尋找意象,體味意境。

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或說是指經作者運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觀物象)。意象對於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並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所以我問同學們,妳認為這首詩的意象都有哪些?同學們通過仔細尋找與思考,找到了以下兩組意象:細草、微風、岸、危檣、舟,星、平野、月、江流。接著我又問:“那麽這兩組意象分別構成了壹幅怎樣的畫面(意境),具有怎樣的特點呢?”同學們討論過後,很快給出了以下結論: 第壹組: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裏飄搖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檣和孤獨的小舟對抗漫漫的長夜。(淒冷) 星空低垂愈顯原野遼闊無邊,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洶湧澎湃奔流不息。(雄渾闊大)

2、分析寫作手法,體味表達技巧。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什麽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誌。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 歌語言的表述,如果我們能借助這壹作詩技巧,抓住這些關鍵性的詩句,那麽我們就能撥開迷霧,透過現象,把握全詩的主旨,

這首詩采用了哪些技巧? 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我通過以下的幾個問題壹步步地完成了對這首詩的解答。

3、中考詩詞賞析題考點、題型及解題方法

來源:中學語文閱讀 作者: 鐘禧金霞 時間:2008-2-23 點擊: 3497

尋找新世界,發現新內容!!

中考詩詞賞析題考點、題型及解題方法

鐘禧金霞(湖北省孝南區實驗中學)

目前,多數地區中考詩詞賞析的考查以課內基本篇目為範圍,題型以理解、賞析的客觀題為主。明確詩詞賞析的考點和題型,進而把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對於師生備考十分重要。 壹、考點

1.理解詩意

包括對中心思想的理解,對所抒感情的理解,對抒情主體形象的理解,對象征意義的理解。如:

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有誤的是:

A.首句寫景,詩人擷取“楊花飄落”“子規啼叫”兩種景物加以描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涕二句間接敘述事情,緊扣詩題。“過五溪”寫出遷謫之艱難、道路之荒遠。並能從中見出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c.三、四句抒情,雖人隔兩地,心情難達。而明月在天,千裏可***,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D.三、四句將客觀景物人格化了。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這樣把客觀景物和人的主觀感情融在壹起。

2.分析技巧

包括理解所用表現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詩詞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辭方法等。如:

讀《觀書有感》,賞析有誤的壹項是:

A.是壹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壹種微妙難言的讀書的感受。

B.詩歌用“半畝方塘”比喻書,“天光、雲彩”比喻書中的內容,運用比喻表現詩人讀書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時的境界。

c.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註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這樣才能達到新境界。

D.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後兩句議論,暗含哲理,給人啟發,只有思想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斷、新水流長。

3.理解語言

包括從遣詞用語、修辭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中重點詞語、重點詩句的含義;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在語言上所寄寓的深意;從用韻、節奏、音調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的音樂美、節奏美和韻律美。

例如上文《觀書有感》的B項就是對語言的理懈。

4.理解意境

如《使至塞上》要求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壹句的意境。

二、題型與解題方法

1.賞析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詩詞曲的詞、句的含義,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態度的分析與評論、鑒賞。如:

對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江南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郭山村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A.第壹句從整個江南春色著筆,“鶯啼”狀春之聲。“綠映紅”狀春之色。寥寥數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江南的無限風光。

B.第二句的描寫更加別致,用名詞構織了壹幅江南美景。在這幅畫面中,有流水,有村莊,有青山,有城郭,有春風,還有迎風招展的灑旗。

C.詩的三四句描寫的對象是掩映於春雨中的寺院、樓臺,使江南春色呈現出煙雨迷茫的神秘芙。

D.這首詩以感慨作結,表現了詩人對江南如此美麗的春景的贊嘆和向往。

2.判斷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對隱含信息的發展、闡述、概括結論的正誤及恰當與否。如:

閱讀下面壹首詩,完成下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壹項是:

A.這首詩寫的是六月裏壹個黃昏西湖的美麗景色。

B.送別詩壹般都是抒發詩人送別之情的,這首詩卻以寫景代替送人,構思別致。

c.詩中“蓮”“荷”指的是同壹事物,詩人把二字錯開使用。是為了避免重復。

D.這首詩從大處落筆,著力渲染,描繪了壹幅天空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畫面。

3.識記型選擇題:主要考查相關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識,以及考查詩文名句的積累情況。 詩詞賞析選擇題判斷選擇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有時出題人故意擴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壹般,把動態(景)說成靜態(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命題人往往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勢,把淺顯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奧莫測,或故意添加壹些本不屬於詩歌的內容或故意漏掉壹些相關內容,或故意拔高(貶低)詩歌內涵。

(3)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命題人往往把正誤表述內容糅合在壹起,並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斷的詞作結,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選擇項的結論,在詩中找不到根據,以偏概全,將某句詩的特點說成全詩的特點,或故意反說,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是聽覺。 4.主觀題型

例:

①對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夜闌臥聽風吹雨”壹句略作賞析。

②讀《遊山西村》,妳最喜歡哪壹句,為什麽?

③讀《春夜喜雨》,今天,人們用到“春雨”“潤物細無聲”時已賦予它以新的含義,請用壹個簡短的事例來表現“春雨”或“潤物細無聲”的含義。

解題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作家、作品的相關背景材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2)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等)和語言特征(簡約、含蓄、質樸、華艷等)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及表述的情感。

(3)從關鍵詞語著手,如抓住詩詞中關鍵動詞的用法、含義及作者去賞析。體味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4)從關鍵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著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著手,品味語言,想象意境。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6)從詩詞內容的全面理解著手,把握各類詩詞(送別、詠物、愛國、思鄉等)的思想內容。從中體味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旨趣。

對於主觀題型的解答,自己在歸納總結或進行文字表述時應簡潔明了、壹矢中的。復習時如果能按解題方法、技巧有針對性地去理解,做好課內58首古詩詞中的基本篇目的準備工作,應該不易失分。

=======================================

文言文解題方法

壹、以題解文。 文言文閱讀相對是難點,壹般同學往往讀了壹遍不很懂。此時,要迅速瀏覽壹下試題要求,特別是最後的內容概括判斷題,仔細閱讀,能夠了解全文大致內容,因為這道題往往有壹項不符原文,其他三項都正確,就是有壹項錯誤也往往是細節問題。那麽通過解讀最後壹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容,再去讀原文,就會事半功倍,化難為易。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話來解題。文章中的諸種因素存在著壹種互相制約,互相闡釋的關系,這是讀者解文的壹種依據,例如1994年試題,“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米,何必獨饗白粲”。“白粲”即白米,因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註解文。 文言文命題者會給壹些註釋,這些註釋往往能給解題帶來很大幫助。例如1991年試題中有壹句“識者多有叔段,州籲之譏”,命題者給“叔段、州籲”的註,並在註解的基礎上出了壹道題:“對於瑯阝王邪 王,識者多有叔段,州籲之譏,原因是(什麽)。”“這實際上考查學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

四、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譯句子時,要與語境結合,更要善於了解事理。例如1994年“以給供養”壹句中“給”,到底講成“給以”還是“使……豐足?”似乎都可以。但從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豐足”。因為何子平做為退職官員,“竭身運力”就是不滿足於壹般的供養,而要“使之豐足”。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譯法,是“在家奉養母親,”還是“扶助母親理家”?拋開詞義的規定性不談,僅從情理上看,也不能講成“扶助母親理家”。因為這“理家”的重任還要靠年近八十的母親,何子平何孝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