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國破家亡,山河長存,草木皆春,這是愛國詩嗎?

國破家亡,山河長存,草木皆春,這是愛國詩嗎?

"國雖四分五裂,山川長存,草木春復綠。"文章開頭描述了王春看到的景象:山川依舊,但都城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野草叢生,樹木荒蕪。詩人記得當年長安的春天是多麽的繁華,鳥語花香,羊群飛舞,煙柳明艷,遊人流連,但那種景象在今天已經蕩然無存。

壹個“破”字讓人目瞪口呆,再壹個“深”字讓人心酸。詩人寫的是今天的風景,真實地表達了人的歷史感,把感情寄托在事物上,借助風景為全詩營造出壹種蒼涼悲涼的氛圍。

“國家毀滅”和“城市春天”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形象並存,形成強烈的反差。“城中春”指的是春天花木繁茂、硝煙明媚的季節,卻因為“國破家亡”。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安史之亂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登基,改元為德。杜甫在前往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虜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下這首詩。

詩人目睹長安簫落,逆境思鄉,不禁感慨萬千。壹兩句對聯的詩詞,寫春城之敗,滿是感嘆;三四副對聯寫的是親人的情況,充滿了別離之情。

全詩冷靜、真摯、自然,體現了詩人熱愛祖國、顧家眷眷的情懷。徐英培、周榮泉等現代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是:“意直而直,景不自由,情濃而不浮,物豐而不雜,格律嚴謹而不刻板。”這個理論挺合適的。“家信壹條,抵得上千斤黃金”也是流傳千古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