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透明小容器
宋朝:楊萬裏
春天的寂靜是因為不願細水長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陰影是喜歡晴天和微風。
嬌嫩的小荷花芽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頭上。
翻譯:
春天因為承受不了細細的水流而寂靜,樹蔭因為愛晴天和風的柔軟而映出水面。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中露出尖尖的壹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早就站在上面了。
註意事項:
泉水的出口。珍惜:小氣。
閃亮的水:倒映在水中。陽光柔和:晴天柔和的風景。
尖角:出水之初未拉伸的荷葉尖。
頂:頂,頂。為了押韻,“頭”不輕聲讀。
贊賞:
這首詩是壹首清新的小品。壹切都那麽美好,那麽柔軟,那麽深情。每壹句都詩情畫意,展現美麗的初夏景色,自然質樸,感人肺腑。這首詩描寫了壹個泉眼、壹條涓涓細流、壹池樹木、幾片小荷葉和壹只小蜻蜓,構成了壹幅生動的小水池風景圖,表現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的“春光無聲惜涓涓細流,樹陰照水愛柔”幾個字,把讀者帶入壹個小巧、精致、柔和、愉悅的境界,壹股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地從泉中緩緩流出;夕陽下,池畔的綠樹將濃蔭拋入水中,光影斑駁,清晰可見。
詩人簡介:
楊萬裏(1127 -1206),本名廷秀,翟成人。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唐球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郭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博士及吏部右侍郎,推動廣東常平的茶鹽生意,並養了壹些監牢,吏部外交大臣。反對用鐵錢到江南各縣旅遊,改到贛州,不去,辭職回家,住村裏。在中國文學史上,他與陸遊、範成大、尤茂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家”。他寫了25,000多首詩,只有少數流傳下來。
春申在廣東工作六年(1179)到十壹年。他發現惠州、潮州以外沒有軍營,士兵都住在城裏。因此,他請求允許在所有農村地區之外建造兵營,士兵不得進入城市。先後寫出《白鶴峰》、《遊東坡故居》、《解州徽州新橋》、《遊胡風》等在徽州家喻戶曉的詩歌。其中《遊胡風》為歷代徽州西湖名句之壹:“三湖同色,錢塘滿水羅浮,東坡原是西湖之首,得歇才抵羅浮”。他的詩在徽州影響很大,被供奉在西湖的靜賢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