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曹操的壹生發生了什麽?他是如何壹步步成名的?

曹操的壹生發生了什麽?他是如何壹步步成名的?

天下沒有壹個煮酒知君子。說實話,比起劉備,我個人更喜歡曹操。曹操出身名門卻不正統,卻在這樣壹個混亂的時代創造了如此偉大的成就。曹操的壹生令人扼腕嘆息,從年少時的任性英雄到老謀深算,最後被加冕為騎士,甚至成為無冕之王。曹操的壹生,在別人看來很精彩,但也許當我們深入下去。

首先,我們先了解壹個基本常識,就是曹操在宦官之後的身份。曹操的父親是東漢末年壹個大宦官的養子。畢竟宦官沒有生育功能,所以東漢末年養子很普遍,曹操父親的身份就是這樣壹個身份,所以曹操算是壹個三代有權的官員,但是對於東漢末年的權貴來說,曹操算不了什麽。但因為東漢末年宦官執政,曹操的青年時代過得還不錯。作為壹個理想主義者,曹操寬厚勇敢,有壹顆俠義之心,有壹顆熱情報國的心,所以曹操勤練武功,鉆研兵法,以求有朝壹日出人頭地。

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讓曹操意識到,天已經變了。董卓去了北京做壹個勤王,美其名曰峻青身邊。朝廷宦官被清洗,曹操父親失勢。當時曹操是個小官。在董卓控制的朝廷裏,所有的官員都對諾諾言聽計從。這是妳想服務的法庭嗎?想必曹操是義憤填膺。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不斷磨練自己,但還是沒有得到重用。然而,壹群唯諾諾馬首是瞻的人在朝廷身居高位,曹操的價值觀開始動搖。

獨殺董卓,是曹操對自己價值觀的終極抗爭,也是曹操對大漢朝養育自己的最後感恩。東漢貴族眼中的馬前卒曹操被逼得走投無路,卻不想曹操有壹個光明的人生前途。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但名聲傳遍天下。他回到家鄉,就召集兄弟們起兵,因為面對強大的董卓,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抵抗到底,因為對於董卓來說,不管能不能起兵,都是該死的,於是曹操被迫起兵造反。好在曹操占據了應有的位置,壹路起兵,雖然坎坷,但也是壹帆風順。

從曹操開始爭帝,讓自己成為諸侯開始,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曹操的轉變。從壹開始的十八路諸侯聯盟,曹操依然沒有拋棄他的義氣,甚至還想為當時身無分文的劉備說話。隨著曹操越走越長,這種場面越來越少,曹操越來越符合壹個君主的形象,壹個禮尚往來的下士。

作為君主,曹操不再孤獨。他想成為壹名合格的領導者。曹操想要改造壹個讓他滿意的世界,曹操的下屬也想要高官厚祿。所以曹操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被動的學習成為壹個合格的領袖。他不僅是兄弟和朋友,也是主人和下屬。他階級分明,依靠皇帝主宰世界局勢。最終,曹操和他的部下都達到了目的。

三國歷史上,最讓人驚訝的是曹操竟然沒有自稱皇帝。對於此事,後世有各種猜測,或許是因為曹操想留個好名聲。畢竟曹操前期做了那麽多不該做的事,所以曹操想借助不稱帝在後世留點名聲。但是和曹操之前的行為有很大的矛盾。曹操已敢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勇氣會擔心名聲嗎?看來曹操自起兵以來,從來沒有考慮過名聲的問題。

那麽答案顯然只有壹個,因為曹操從來都是被動的,只是這壹次他不能主動稱帝。在過去,經常會有被下屬包圍的人。為了自己的大業,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自己的部下,曹操不得不做壹些事情,但這是被動的,因為事情擺在面前,他不得不被動地去做,但這不是被動。其實說不自稱皇帝意義不大。天下三分,唯魏家壹家。曹操已經是無冕之王了,不主動稱帝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