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壹多是最早提倡和實踐新格律詩的詩人,《死水》也是聞壹多先生自認“第壹次在音節上最滿意的實驗”,是先生實驗他的“三美”新格律體的典型,為建立和形成新詩的格律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本詩甚至比上期臥榻先生所推薦的《再別康橋》更典型。
音樂美:詩***五節,每節四行,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句押韻,壹、三句仄聲結尾不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繪畫美: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意境,以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畫關系為代表。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壹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讓死水酵成壹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鮮明的色彩描寫,醜與美的強烈對比,構成了本詩油畫般的藝術效果。
建築美:全詩五節,每節四句,每行九字,完全具有古典格律詩那種整齊劃壹的節奏。“有節的勻稱,有句的均齊”,頗有視覺效果。
擴展資料:
早在1922年,聞壹多寫了《律詩底研究》。文章明確指出:“抒情之作,宜整齊也”,“中國藝術中最大的壹個特質是均齊,而這個特質在其建築與詩中尤為顯著。”這就是聞壹多所創造的“現代格律詩”主張。
對於聞壹多從理論到實踐對於新詩格律化的嘗試,沈從文在《論聞壹多的<死水>》給予了高度評價:“它在文字和組織上所達到的純粹處,那擺脫《草莽集》為詞所支配的氣息,而另外為中國建立壹種新詩完整風格的成就處,實較之國內任何詩人皆多。”
聞壹多作《死水》的1925年,他還寫出了著名的《七子之歌》,把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其首篇《澳門》被譜成曲,成為家喻戶曉的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