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詩拼音讀法如下:
chì lè chuān,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陰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ló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tiān cāng cāng,yěmáng máng。
天蒼蒼,野茫茫。
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 yáng。
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壹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壹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壹首民歌,壹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
詩歌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遊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