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對仗、平仄,但壹定會押韻,壹般都是五七句組成。打油詩經常被用來嘲弄和諷刺所有的社會情況,它也可以作為壹個謎語。
擴展數據:
打油詩起源於唐代民間,此後不斷發展,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這類詩壹般通俗易懂,幽默風趣,有時也諷刺搞笑。
張大有,唐朝人,只是壹個普通的書生。有人說他是個農民,但簡而言之,他是個小人物。但是,他的《雪頌》是“壹條壹般的河,壹個黑洞的井。黃狗白,白狗腫”,壹鳴驚人,開創了壹種全新的打油詩風格,名揚千古。
這首詩描寫雪景,從全圖到特寫,從色彩到表情。整個雪,沒有壹個“雪”字,但是雪的形狀和精神都是生動的。選詞遣詞非常恰當,生動傳神。語言粗俗,本色樸素,風使其不同。風格幽默,輕松愉悅,流傳甚廣,無不驚艷。
第二個緣起:中唐時期,有壹年冬天,壹個高官去祭奠祠堂,看到正殿墻上寫著壹句詩:“六日雪飄九天,恰似玉女下凡瓊瑤。有壹天天氣晴朗,所以掃帚做掃帚,鐵鍬做鐵鍬。”官員看後大怒,下令以詩人身份逮捕。
左右逮捕了張大有,他平時喜歡寫這樣的詩。為了證明這首詩是不是寫的,官員沒有急於處罰他,而是要求張再寫壹首詩。當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張以此為題,脫口而出:“百萬賊兵困南陽,無救無糧。有壹天,城破了,哭哭啼啼,哭哭啼啼。”
兩首詩壹模壹樣,大家聽後哄堂大笑。連大官都被逗笑了,最後張大有幸免於難。張大有從此出名了。後來人們常把這種詩稱為打油詩,用俚語和常用的句子,不求甚詞地進入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