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處理死刑犯的手段大多是砍頭。對於少數罪大惡極的罪犯,甚至還有更為殘酷的刑罰,比如死刑年,戊戌六君子被判斬首。
隨著很多影視劇的渲染,斬首的行刑過程已經廣為人知:在砍頭官的壹聲令下,劊子手舉起鋼刀,犯人的頭顱應聲倒地,斬首在四散的圍觀者中結束。
但是,這種死亡只是壹瞬間的事情,犯人往往還沒來得及感受到疼痛,就已經和頭部分離了。雖然說人被砍頭後可以眨眼,甚至說是有意識的。但根據科學原理,也許只是肌肉細胞死亡前的習慣性眨眼。這樣的死法在冷酷無情的慈禧眼裏太下賤了,慈禧把她當成了“叛逆”的戊戌六君子。
所以,她加上了用鈍刀執行的命令。眾所周知,人的脊椎還是比較結實的,只有非常鋒利的刀才能輕易切斷。如果是鈍刀,不容易切開皮膚,更不用說壹下子把硬骨切成兩半。
民間壹直有“鈍刀切肉”、“鈍刀切慢”等詞語,都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雜編》。原文是:“不喜則刀削物,斷帆卻使我,樹蔭遮風景。”李商隱在文中把三件事列為不愉快的代詞:用鈍小的刀削物,乘著破帆的船,用樹蔭遮蔽風景。
後來人們常用“鈍刀切慢”來形容做事拖拖拉拉,慢條斯理,不能很快解決問題。然而,當他回到字面意思時,卻令人不寒而栗。戊戌六君子被斬首的時候,鈍刀慢慢的“砍”在他們的脖子上,真是讓人不忍直視的慘烈畫面。
人們常把“鈍刀殺人”和“文火煎心”並列。從字面上看,兩者都是非常惡毒的酷刑。就連相聲演員郭德綱也說過,“定義不清的話就像用鈍刀殺人。”用來形容語言藝術中咬字不清造成的折磨。可見,從古至今,人們習慣用“鈍刀”來象征施刑者的手段和工具。
慈禧以其惡毒的手段而臭名昭著,更著名的傳說是她砍掉了對手李飛的四肢,浸泡在罐子裏做“夫人”。戊戌變法被她結束後,囚禁了自己的侄子光緒,光緒對自己也是畢恭畢敬。
據考古發現和高科技儀器檢測,光緒皇帝頭發中砷的含量嚴重超標,砷的化合物就是中國古代的劇毒砷。光緒猝死的最大嫌疑人是囚禁他的慈禧太後。更通俗的說法是,她在光緒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之前,毒死了她。最後,光緒皇帝和慈禧在兩天內相繼去世。我想知道他們在死亡中相遇會是什麽樣子。
以慈禧的狠毒,自然要對付戊戌六君子。用壹把鈍刀,折磨這些“不聽話”的人。據說六君子之首譚嗣同足足被砍了30多下,才最終死去。然後他回頭看了看自己臨刑前的詩:“橫刀笑對天,我去救肝膽!”他們的犧牲是多麽英勇,他們的精神是多麽偉大。他們是那個黑暗時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