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總有壹些人,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詩,同時也照亮了別人的遠方
?壹部七年前拍攝的電影《無問西東》,瞬間刷爆網絡,觀者如潮,好評如潮。影片原本是為紀念清華大學壹百年華誕而拍攝的,沈寂至今,終於在開年之初得以上映。它打破了時空局限,講述了綿延將近壹個世紀,既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四個年代的年輕人關於家國情懷,關於尋找自我,關於遵循內心,關於忠於真實的故事,講的是大學精神的傳承,其實也是時代精神的傳承。
影片從現代切入,追溯上去,陸續講述了風雲初起的1960年代、抗戰時期的1940年代和1920年代的六位年輕人的故事,其中穿插著壹個明確的主線,那就是導演李芳芳解讀片名曾說的:
“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左右,都對自己真誠,做真實的自己,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
?作家周國平也說過:“壹個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麽,找到最適合於自己的生活,壹切外界的誘惑與熱鬧對於他就的確成了無關之物。"
作為文學作品,四個年代的年輕人之間的聯系雖稍顯牽強,但其中所貫穿的那條主線確實非常的清晰,撼人心魄。
02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誠然,這幾位年輕人,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者說是重要的結節點,也都有過仿徨和迷茫,有過猶豫和動搖,有過明哲保身的瞬間,有過不甘心的無奈,但最後,總是會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作出無愧於心的選擇。唯其如此,才讓我們感到更為可信,有更強的代入感,從而引起***鳴。
1920年代清華園裏的吳嶺瀾,是壹個在國學和外文方面有著天分的年輕人,但是他囿於當時的世俗之見選擇了大家都認為好學生要去讀的實科,結果成績無列。他麻木、仿徨,為自己竟然沈溺於思索生命的意義這種虛無的問題而感到羞恥。
?西南聯大時期的沈光耀,出生於富庶之家,有著良好的家教和大好的前程,但母親遠道而來,懇求他不要追求功名利祿,不要去當兵的時候,他也跪下跟母親發誓,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壹心好好讀書。
1960年代初期的高材生陳鵬,在面臨祖國需要他到研究所從事秘密工作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我有要照顧的人”,那就是他偷偷愛著的中學同學,和他同為孤兒的王敏佳,在那個高揚集體主義的年代,他把愛情放在理想之前,小我優先於國家大業。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張果果,面對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各種潛規則,被人算計,也壹度迷失了自己。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不曾經為成長而煩惱?
難得的是,在人生的關鍵節點,有導師的指點,有前輩的提攜,有益友的互助,有來自自己本心的指引。
吳嶺瀾,經過梅貽琦校長的點撥,尤其是聆聽了到訪中國的泰戈爾的演講,終於撥開迷霧,不再羞愧於對生命的思索,開始了對自己的真實的觀照。認識到個人需要對靈魂的把握,民族需要精神上的建樹,因而脫胎換骨,步大師後塵,從容而篤定。
從沈光耀母親翻看的他遺留下來的素描本,我們也能看到這位富家公子對生活的熱愛。他本來可以過上他母親希望的“享受到人生的樂趣,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同妳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的生活,但當他看到民族的災難,看到敵機轟炸中死去的小男孩痛不欲生的母親,看到儒雅的教授身上的鮮血,他義無反顧,違背了母親的願望,毅然投筆從戎,在每次完成任務以後,都冒著危險繞道去給孤兒們投遞食品,最後在敵機的圍攻下,撞向敵艦,與敵人同歸於盡,生命實現了最壯麗的綻放。
陳鵬,在那個顛倒的年代,當所有人都對王敏佳惡語相向甚至拳腳相加時,他說的是"妳別怕,我就是那個給妳托底的人,我會跟妳壹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妳托著。"
他在戈壁荒漠從事著艱苦的科研,但總能抽空給已被毀容的王敏佳寄回當時所能買到的最好的雪花膏,為她做美麗的木刻和印章。當他參與研發的我國第壹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時候,也是他與王敏佳的心靠得最近的時候,盡管他身體受損,年紀輕輕就已華發叢生,盡管他們曾經棲身的淳樸美麗的小山村,已被毀得面目全非。
張果果面對上司的狡詐、同事的利誘,克服了內心的動搖,“我與他們不壹樣”。當他用繽紛的油彩,在他出錢租來的房子裏,給四胞胎的窗戶塗上充滿希望的圖案,那壹刻,相信他的內心壹定是十分滿足,他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
正像史蒂夫·喬布斯所說的: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妳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壹切都是次要。
03
影片還給我們提供了壹個視角,在那個時代,即便是大家認為的'壞人",也有可憐可嘆的壹面,有壹些寬容的余地,讓我們不至於對這個社會心生絕望。
王敏佳和李想,憤憤不平於恩師被師母家暴,想出了寫匿名信批評師母的主意,被偏執的師母識破以後,王敏佳的人生從此成了夢魘。而李想壹直不敢站出來承認自己也是同謀,只是因為不想因此而失去支邊的機會,後來他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同事,也就是張果果的父母,自己則長眠於邊疆的荒原上。
即便是直接造成王敏佳被殘酷踐踏的淑芬,看到躺在血泊中的敏佳,也崩潰了,或許還後悔了,或許帶著愧疚,和對愛情與婚姻的絕望,縱身躍入冰冷的井底。
四胞胎壹家也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貪婪,對施恩者糾纏不清。他們再三約見果果,不過是為了當面送給為他們的寶貝起了名字的恩人,那壹盒極為珍貴的胎毛筆。
世界雖不像想象中那麽完美,但總還給人希望,因此我們還是要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重拾初心,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追求真實的自我,回歸自然的本性,求得內心的平安。
04
影片的結尾,是彩蛋,更是華章。每壹個名字和照片的出現,都會引來不舍退場的觀眾的掌聲,那是對大師的致敬——這些大師在他們的時代,也和今天許許多多普通人壹樣,“追求內心的真實,願心之自由,***天地俊秀”,活出了自己的風骨。
那壹個個光耀照人的名字,是他們永遠的驕傲。大學本來就應該是出大師的地方。什麽時候我們的大學,不再津津樂道於培養了多少部長、產生了多少億萬富翁,有多高的出國率就業率,培養的不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才能說不負大學之盛名,不枉國之重器之美譽,才是回歸教育的初衷,才是直面了教育本身的真實。
?影片的英文名是Forever ?Young ?,永遠的青春,不錯,這正是幾代人的以其理想、探索、熱血,也包括迷茫,譜就的青春贊歌,是他們的瑰麗芳華,他們所追求的“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已經遠遠超過壹所大學的校訓,是得以傳承的民族精神,是引導後來人的燈塔,也正是妳我理當追求的詩與遠方。
“妳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欣喜,會對初生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同時不要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忘了自己的珍貴。愛妳所愛,行妳所行,聽從妳心,無問西東。”
結尾的畫外音再次點題。
願妳我都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以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