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的八大區是西湖、拱墅、江幹、下城、上城、濱江、蕭山、余杭。
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八大旅遊景點是:
1,延水漁村
延水漁村位於延水寺南面,近在咫尺,多為兩層莊園式四合院建築。煙水漁村的“煙水”有三秒:柳煙、雲煙、竈煙、人和煙水,仿佛置身仙境。而且還有壹個燕水閣,不過是個三層的高樓,是個登高看夕陽風景,賞鳥賞白鷺的好地方。
2.博安草堂
這是明末清初錢塘人鄒孝之(名師)的莊園。博安草堂中間有個古屏風,四周是文房四寶和老式家具,左邊是個水上茶館,真是讀書、喝茶、賞風景的好地方。
意思是茅草屋。博昂原是明末鄒孝直的莊園。鄒之後,大批文人在此開辟其他商業,場面繁榮,頗為難得。整個莊園就像壹個停泊在水面上的仙島,所以叫博平。
如今環境的幽雅,靠的是:白天從窗戶吹進房間的微風,沁人心脾;夜晚,西溪流水會陪妳入眠,舒適宜人。春天滿山都是花,夏天青山綠,秋天蘆葦飛,冬天臘梅滿枝。真的很漂亮。
3.西溪水格
西溪水格源於西溪人生產生活的需要。為了節約土地,方便生活和交通,西溪人在河堤上堆樁造水格。有了水格,將會有河流和船只的專用泊位。
所以西溪加了那個七彩河港。登上西溪的水格,遠處是連綿不斷的青山,岸邊粉綠壹片;水中的波浪和倒影重疊,放眼望去,令人眼花繚亂。
臨江的窗戶很亮,河中來來往往的船只在壹個月夜裏顯得更加清澈撩人。這種讓人心有余悸,流連忘返的水閣,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4.梅竹山莊
梅渚山莊為清代學者張慈柏所建,地址約在博平城南邱家門。梅花象征孤獨和驕傲,竹子代表高尚的道德和光明的節日。以“朱梅”命名,也體現了張先生的人格景觀,因此深得朋友們的欣賞和贊賞。江浙壹帶的費、、魏、、戴等文人墨客為他題詞作畫,以示友好。
西溪美築山莊的主人張慈柏,以美築之美和風格贏得了前人和今人的贊譽,也讓美築山莊頗有名氣。此外,西溪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西溪探梅”再次成為杭州壹景,更增添了梅渚山莊的現代價值。
5.神壇口
神壇口,又名神壇口港,位於蔣村鄉神壇口村。四周是破碎的海岸,沒有船的幫助無法入港。池的南岸有三棵巨大的古樟樹,遮天蔽日,給人壹種歷史滄桑的感覺。坦坦西岸響徹雲霄,與西溪深處平時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這種安靜和喧鬧正是人們心理上所需要的,就像今天的城裏人喜歡“農家樂”,鄉下人喜歡鬧市。這可能也是江村龍舟如此有生命力的原因之壹。
6.西溪舒眉
西溪舒眉最初是美濃居住的壹組小建築,或者它可能是壹個不知名的隱士的避難所。西溪種梅歷史悠久。《西湖記》記載西溪“比梅花更豐”。蓋居民以梅為職業。梅栽處不雜,勤修。這個很棒很有想法,而且離水很近。花開初春時,船從梅樹入,漫如雪;還有紅、英、綠的蠍子,花也不壹樣。"
西溪國有許多梅農,大多在溪邊建房,以種梅為業,人入其中,但見十裏雪,人蔭;西溪的梅花,因為小氣候、環境等原因,比杭州晚,可以和鼓山等地的梅花形成奇妙的“錯時開”,滿足遊客惜春賞梅的願望。
7.西溪草堂
西溪草堂位於西溪濕地東南的梅渚休閑區,主人是明代著名學者馮·。馮(1546-1605),原名開智,真名快學堂等。秀水(今浙江嘉興)誕生。萬歷(即萬歷五年,1577)丁醜先試,秀才授翰林院編修。他是明朝中後期的大學者。他總是非常重視文章的完整性。他壹生好學,愛詩愛畫,博采經典歷史,尤以佛學見長。他是國子監的官員。馮晚年住在壹座孤山裏。因為被西溪“冷、野、淡、雅”的氣質深深吸引,在安樂山永興寺邊上建了西溪草堂,讓他非常滿意。
西溪草堂原址在安樂山永興寺側,現址在西湖高級中學內。現在的西溪草堂很容易就恢復了。草堂坐落在壹池靜水的岸邊,這是文人墨客的風格。整個建築按魚塘分為兩部分,南面為主樓,二層建築稱為“雙唐雪”。采用明清杭州大戶人家的格式,硬山道,前有檐廊,開闊通達,精致玲瓏;西面是輔助用房,壹層。再就是書房,取名“真齋”,兼作佛事禮室,也有觀音兜形式的前廊和山墻,具有佛教建築風格,顯示主人的精神追求。前面預留壹碼。北面有草亭“疏影草樹”,有小橋(知遇橋)與之相連,是賞梅、玩竹、唱酒之地。
草堂的特點是環境幽靜,景色深遠:東岸青翠籠蓋,觀景廊極目遠眺;北側長滿野草淺灘,有濕地的古樸與野性之美;而西側與堤塘相連,將遊人的目光引向遠處的柿樹叢和帶狀白茅,趣味深遠。
8.秋雪寺
秋雪庵位於西溪何澍濕地最熱情的水域,也是西溪濕地的精華區塊。這座著名的寺廟建於宋初年,因為在孤島上,從東到南壹望無際的蘆葦灘在秋天的明月下呈現出壹種冷白的意境。
明代大畫家、書法家陳繼儒以唐詩《秋雪打魚》的意境,命名為“秋雪寺”。其中彈指樓由董其昌題寫牌匾,成為秋雪寺重要的文化內容。秋雪寺原為兩進院落布局結構,第壹進院落的建築以佛教文化為主要功能。
二是院中至民國初年,增設浙中詩人祠堂,供奉千余名詩人名單,是體現西溪文化積澱的重要場所,門前鋪石步道,是“秋雪八景”的核心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