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下面是關於初二古詩應用題及答案的內容,歡迎閱讀!
閱讀下列各首古詩, 然後回答問題。
壹、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註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
1、詩中的梅花有哪些特點?
2、詩人借墨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
二、別董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註釋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師董庭蘭。②黃雲:烏雲。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
1、“千裏”,有人寫作“十裏”,妳認為用那個字更好?為什麽?
2、詩的後兩句表達了對友人怎樣的情誼?這兩句與王維送別詩“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格調有什麽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裏”境界壯闊,可以著力渲染淒寒悲苦的氣氛,又與詩的後兩句情調相諧。2、表達了對友人的勸慰和贊美之情,鼓勵朋友樂觀豪邁,積極進取。這兩句詩氣勢雄壯,胸襟開闊,壹掃纏綿憂怨的老調,是壯偉之音。)
三、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註釋①這首詩寫於作者貶謫嶺南逃歸途中。
1、詩歌前兩句裏的“斷”和“復”反映詩人怎樣的貶謫生活?
2、按常理說後兩句似乎寫作“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更恰當,這裏的“怯”和“不 ? 敢”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答案1、作者貶居嶺外,思念親人,又長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精神極為痛苦。2、因為壹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壹方面卻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於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抒寫,更顯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註釋①物態:景物的樣子,這裏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歷來為人稱道,請從修辭和表達效果上品味這個煉字。
2、詩中哪兩個字說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壹句以退為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與希望同友人***賞美景的願望?
(答案:1、這個“弄”字,用擬人的手法,化靜為動,將萬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靜景寫活了,
給景物註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給客人留下了壹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仿佛是要讓客人自己意識到——如此美景,留下來是值得的!2、輕陰,入雲深處亦沾衣
五、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釋①泥融:指凍泥融化,又軟又濕。
1、詩的前兩句選用了哪些意象描畫了春天的景象?
2、後兩句中的“泥融”、“沙暖”呼應了前面哪兩個字?壹“飛”壹“睡”有著怎樣不同的情態?
(答案:1、“遲日”、“江山”、“春風”、““花草”。2、呼應“遲日”,這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壹動壹靜,相映成趣。)
六、江上漁者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註釋①漁者:捕魚的人。②但:只。③鱸魚:壹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
1、這首詩主要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有什麽表達效果?
2、聯系《嶽陽樓記》的名句,說說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對比,岸上人來人往,只想著鱸魚的美味,船上漁民風裏來浪裏去:通過兩幅畫面的對比,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表達了對“江上往來人”的規勸。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這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壹個寫照。
七、送友遊吳越
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註釋①吳越,指今蘇杭壹帶。
1、這首詩表現了吳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橋邊火”,請賞析“火”這個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鄉,風光秀美,物產豐饒,市鎮繁榮,民風淳樸。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