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譚與朱的不同貢獻主要表現在詞學藝術的融合上,使清代浙江詞逐步走向全面成熟的局面,那麽田的貢獻則主要表現在詞情的轉化和詞境的開掘上。張安不僅是壹位傑出的歷史學家,也是壹位氣質獨特的詩人。這兩項成就對他的詞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來說,壹是以史家之筆填詞,關註時事,多寫壹些充滿現實精神的作品;二是堅守性情,獨辟蹊徑,應和而不同,突出詞風本色。這兩個方面的結合,使甕安詞既有杜甫詩歌的悲愴懷抱,又有李商隱詩歌情感的隱逸深邃,其不屈的倫理道德和工作作風,使其詞風趨於清麗含蓄。張二田在《詞季刊》第二卷第三期發表的《論蘇辛與玉笙的詞書》壹文中也說:“蘇辛的詞,唯清而豪邁。清而不男,則成俗者...小弟苦弱,望蘇信在天,我只能勉強到山。”夏靜觀《樂府寺序》更進壹步:“妳狂妄,但多少代人絕對感嘆妳思想的深邃。顓頊在世久矣,勤於著述。文字裏含著思念,倒出時,肝肺芬芳。小屋裏,敲鬼,訴真宰,心苦而雅,目的隱而義。余燦子做了多少?.....君士也是詩人,不以互助為榮。極端詩人也。”嚴格不容易的理論。但葉恭綽《廣作中詞》認為:“孟贊詞源於家學,深受影響。和大和商量後,極其微妙,所以他做的也是冷紅艷。”冷紅色詩人鄭是李商隱那樣集清真、白石、夢窗、玉田於壹身的詩人。錢仲連《百年詞話》是這樣概括的:“孟贊是史家,其詞發源於家學,又與大和討論,深受影響。”《悅安樂府》是當時表達憤怒的作品,勇氣很大,講真話,為精靈哭泣,是淩渡和羽西的家錢先生用和玉溪揭示了團安詞創作的軌跡和特點,可謂恰如其分。
請以具體的詞語為例來說明。天安早期詞中有許多哀時憂世的作品,其中以哀庚子事變的作品最具特色。如《幼美》詞雲:
天津橋裏,布谷鳥淒厲地叫著,擋住了地平線。東風怕倚欄,青山起中原在哪裏?醉夢繞屏山寒,我獨病。故鄉今夜月明,滿眼是戰與息。
此詞寫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之後。上壹部我寫了壹個春末的悲涼場景來象征八國聯軍後的北京,用蘇軾的名句來暗示國家有被列強瓜分的危險。下壹部電影接著寫夜景。月光暗淡而淒涼。皇帝和皇後逃往西方,山河破碎。他們對這個國家感到悲傷,但他們只能借酒澆愁。但上篇寫“倚欄”“何處”,下篇寫“獨孤”“滿眼”,纏綿的炎意猶熱,正是田詞感人肺腑的動人之處,詞人的高潔氣節由此襯托。全詞蒼勁有力,恰是的賦詩。其實這個詞的最後壹句話出自杜甫的詩《月》,寫的是“讓我們去打仗,去認識所有的土地,讓我們去照顧國家和西方”。意思是“國西營”的士兵會因為皎潔的月光而想家,所以勸月亮不要看那裏的軍營。杜甫所說的是指長安城西的鳳翔,蘇宗的臨時所在地;屯安說的是八國聯軍進京,皇帝和侯逃往西方,留在安的事情。
對於壹般詞人來說,時事只是創作的原因和背景,而在天安詞中,則是具體的事件和內容。這是杜甫“詩史”精神的典型反映。同年春天創作的《楊柳枝》也是壹組關註時事的作品。看看其中的兩個:
春風滿錦泥,行人多唱大堤。無情的衛青流向東方,卻被送到了西方的鹹陽。
洛水微波吹園壁,畫屏殘蠟照宮中黃。誰能欣賞徐飛的半面妝?
這兩首詩可謂是曹植、南朝樂府、杜甫、李商隱、周邦彥的熔鑄,與於美人傳唱的是同壹個事件。因為26年9月皇帝和皇後逃到安,第壹句就是“無情清魏,向東流”。當時東南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列強在東南實行互保,並在上海訂立《東南保約》,拒絕接受清中央的命令。所以“保東南”之名,其實是中外勾結分裂中國。所以第二章有“東風傾國成完人身,誰會賞徐飛半面妝”之說。從國家統壹的立場來揭露張安,是他的史家精神、民族尊嚴和進步思想的具體體現。前人填《楊柳枝》,或抒胸臆,或寫風景,或掛古;尼姑庵用來送時事,舊瓶新酒,體現了他的藝術創新精神。
庚子事變的直接結果是,清朝被迫與列強簽訂《辛醜條約》,國難更加嚴重。對於現代知識分子來說,這是壹場前所未有的慘痛國難,已經接近亡國滅種。對屯安靈魂的打擊更是劇烈沈重,很多長歌都是含淚寫成的。長調《金鹿曲·李文俊聖幹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壹。詞雲:
霜在哪裏?望高秋四野,繡旗滅。撼銀河三峽影,烏頭壞如雪。聽了壹會兒,嗚嗚咽咽。誰馬上帶酒來,陪將軍在戰場上躺醉。當冰落下,眼淚流下。這個人帶著分裂的肝臟和腸子來到這裏。舉著殘燈,吳鉤微笑著看著,夢想飛了過來。黃昏時分,金人移營,白軍催之。現在幾點了?它離田弘遠嗎?在馬蓬萊,傳說不大,第壹次是鹹陽橋人走。自晴夜,痰盂不足。
這首慢詞寫於光緒二十七年秋。這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朝與十壹國大臣簽訂了《辛醜條約》。8月24日,慈禧、光緒回京,於是有了“移營”、“催發”、“別鹹陽橋”等詞。移營,指帝,後移;催促,指的是皇上,從Xi安出發後;鹹陽橋人的離開,最初指的是Xi官民向皇帝和皇後的告別。十月,皇帝和侯到達開封,逗留了十多天。屯安聽說欒家從Xi安出發,寫下了這首詞。全詩以皇帝西征回京為主線。它大膽想象,卻又像句子壹樣現實。充滿了對皇帝和逃亡西方的悲憤。杜甫的詩被多次使用,史記、盛唐邊塞詩、北朝民歌、交響詩也被納入其中,使作品更顯凝重、深邃。整個詞慷慨悲涼,非常鏗鏘,真誠可謂代詞史。
張安壹生關註國事,憂時傷世,動之以情,作之以言,真是詩人之家。他的《木蘭慢賦在車門外》也是壹首悲涼的時代之歌。詞雲:
倚天如醉。妳問哪裏,關心什麽?看雪的亂,春卷的淚,夢的陽臺。低聲對著笛子呢喃,有梅花,有休的戰園。燕外寒欺酒,鶯暖亭唱。驚喜猜想。太陽穴上的霜。杯子藏起來,劍埋空。多麽淒涼的蘭城,將官投老,妳給誰難過?舊日秦淮,月色帶鳥,過女墻。不要向危險的帆低頭,山是沒有盡頭的。
以前滬寧鐵路快要到南京總站的時候,有耀華門站,但是城門已經不存在了。1911年8月19日,宣彤三年,即191110,武昌起義爆發,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壹槍。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各省相繼宣布獨立或被革命軍攻克。時任清朝江南提督的張勛駐守南京,頑強抵抗革命軍,在南京屠殺了數千人。直到10月12日(165438+10月5日)被許等人攻克,江蘇軍成立,宣布獨立。南京古城經歷了這場戰爭,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狄安這個詞形容的是辛亥革命時期南京戰爭留下的傷痕。同時也交織著作者的復雜心態,如天賦的缺失,對舊的失望,對世界的深深焦慮。許多古代詩人,如屈原、司馬遷、庾信、鮑照、杜甫、岑參、劉禹錫、蘇軾、陸遊等都在詞中得到了運用,使作品內涵極其豐富深刻,耐人尋味。全詩蒼涼,充滿張力和挫敗感。
張二天的詞將史家的實錄精神與詩人的寫意精神融為壹體,將現實主義與創作融為壹體,使現代浙江詞開風氣之先。《民國人物碑傳》卷六《張傳》說,快安“晚年好作詞,以抒寫哀思忠義,成《快安樂府》兩卷。評論者說那是壹個半池塘,古老而偏僻,沒有人能到達”。甕安詞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順便說壹下邵瑞鵬,他曾經和張二天壹樣出名。
邵瑞鵬(1887—1938),淳安人。清末入浙江優秀師範學校。南社社員。民國初,他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後來,他因揭露和反對曹錕在選舉總統時受賄而出名。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河南大學教授。精讀《尚書》、《齊詩》、《淮南子》和古代歷法算術。晚年生活在開封,窮困潦倒。《洋河詞》四卷,《山鳥回響》壹卷。
夏靜觀《忍古樓詞話》說“二公為詞,宗尚清真,筆法蒼勁,藻豐”。評葉恭綽《廣作中詞》:“二公詞清雅,工於諧切”。沈的《範雙謝詞雜》說“清末民初杭州詩人張二田,與遂安邵瑞鵬齊名”。平心而論,對邵詞的繼承和模仿貢獻大於拓展和創新,成就和影響小於四家和屯安。此外,邵氏世代較晚,故僅附屯安論述。這裏有壹個短調和壹個長調。
短調請看他最近的戀愛。字曰:“十二樓前長綠草。珠箔為門,團扇風小。趙瑟的《秦征》沒能演好,洞房啼了壹夜。忍壹千塊換壹個笑容?畢竟相思不如相逢。錦字不以南雁為基,美家在長路。”字密,字婉約,字裏行間飽含情感,自然飛揚,清真。“忍”的三句話真摯感人,簡單可愛,還喜歡小家子氣,少旅遊,非戀人說不出來。
長調請看《七羅香晚神武門,殘荷盡,秋色可憐》。詞雲:“煙淡菜涼,鏡中愁低。”若夢見墜入瑤臺,恐各種妝容嫉妒。錯過美麗的女人,道路被西風分開,錯過帝子,聽到關於朱蓓的沈沒。怕見面,恨秋魂,夜無言。誰在宮溝寫淚?回眸,衣換星移,繁華淡去。玉簪香消,襪子散。然後我在門外支起夕陽,天黑了驚了,我來晚了,去趕雨。問起那條河,在這種場合聞到那首歌,妳相信斷腸嗎?“此詞是為悼念貴妃而寫,堪比朱祖謀的《聲慢》。邵作為革命家,他的詞是在清朝滅亡後不久寫的,自然不會在作品中表達對清朝滅亡的同情。但甄妃賢惠,支持光緒變法,最後被迫害,因此贏得了詩人們的同情和哀悼。全詩清麗淒美,清真與夢窗之間,深情與哀愁雖多,但近於田。
①《纏綿》,語出吳梅《詞論通論》第九章“緒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