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海”這句詩什麽意思?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海”這句詩什麽意思?

意思:我乘著酒興下筆揮寫,巍巍五嶽也得壹搖三抖, 我作成詩歌縱聲高吟,仙境蓬萊在我腳下俯首。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海”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江上吟》。

1、原詩為:

《江上吟》 唐 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2、譯文:

在木蘭為槳沙棠為舟的船上,簫管之樂在船的兩頭吹奏著。船中載著千斛美酒和美艷的歌妓,任憑它在江中隨波逐流。黃鶴樓上的仙人還有待於乘黃鶴而仙去,而我這個海客卻毫無機心地與白鷗狎遊。屈原的詞賦至今仍與日月並懸,而楚王建臺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無壹物了。我興酣之時,落筆可搖動五嶽,詩成之後,嘯傲之聲,直淩越滄海。功名富貴若能常在,漢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3、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李白開元間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時所作,有人認為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汝詢指出,詩人因有感於“世途迫隘”的現實而吟出這首詩。

5、文學賞析:

這首詩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壹。詩以江上的遨遊起興,表現了詩人對庸俗、局促的現實的蔑棄,和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開頭四句,雖是江上之遊的即景,但並非如實的記敘,而是經過誇飾的、理想化的具體描寫,展現出華麗的色彩,有壹種超世絕塵的氣氛。“木蘭之枻沙棠舟”,是珍貴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簫金管坐兩頭”,樂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響:“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見酒量之富,酒興之豪:“載妓隨波任去留”,極寫遊樂的酣暢恣適。總之,這江上之舟是足以盡詩酒之興,極聲色之娛的,是壹個超越了紛濁的現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間四句兩聯,兩兩對比。“仙人”壹聯承上,對江上泛舟行樂,加以肯定贊揚:“屈平”壹聯啟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歷史意義。“仙人有待乘黃鶴”,即使修成神仙,仍然還有所待,黃鶴不來,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無心隨白鷗”,乃已忘卻機巧之心,物我為壹,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比那眼巴巴望著黃鶴的神仙還要“神仙”。到了這種境界,人世間的功名富貴,榮辱窮通,就更不在話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縱觀古今,便得出了與“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認識:“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泛舟江漢之間,想到屈原與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這壹聯的警辟,乃在於把屈原和楚王作為兩種人生的典型,鮮明地對立起來。屈原盡忠愛國,反被放逐,終於自沈汨羅,他的詞賦,可與日月爭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無道,窮奢極欲,卒招亡國之禍,當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宮觀臺榭,早已蕩然無存,只見滿目荒涼的山丘。這壹聯形象地說明了,歷史上屬於進步的終歸不朽,屬於反動的必然滅亡;還有文章者不朽之大業,而勢位終不可恃的這壹層意思。

結尾四句,緊接“屈平”壹聯盡情發揮。“興酣”二句承屈平辭賦說,同時也回應開頭的江上泛舟,極其豪壯,活畫出詩人自己興會飈舉,搖筆賦詩時藐視壹切,傲岸不羈的神態。“搖五嶽”,是筆力的雄健無敵:“淩滄洲”是胸襟的高曠不群。最末“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承楚王臺榭說,同時也把“笑傲”進壹步具體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說功名富貴不會長在,而是從反面說,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來壹個假設,便加強了否定的力量,顯出不可抗拒的氣勢,並帶著尖銳的嘲弄的意味。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基本上是積極的。另壹方面,詩人把縱情聲色,恣意享樂,作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頌,則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簫,攜酒載妓,也是功名富貴中人所迷戀的。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這個矛盾,在他的許多詩中都有明白的表現,成為很有個性特點的局限性。

全詩十二句,形象鮮明,感情激揚,氣勢豪放,音調瀏亮。讀起來只覺得它是壹片神行,壹氣呵成。而從全詩的結構組織來看,它綿密工巧,獨具匠心。開頭是色彩絢麗的形象描寫,把讀者立即引入壹個不尋常的境界。中間兩聯,屬對精整,而詩意則正反相生,擴大了詩的容量,詩筆跌宕多姿。結尾四句,極意強調誇張,感情更加激昂,酣暢恣肆,顯出不盡的力量。這是經過細心體會後的符合創作實際的看法。

雖然在後世或許是因為什麽“載妓隨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消極觀點的原因,這首詩未被選入課本之中,名氣也不如將近酒之類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歲的大成之作,它相對中規中矩,但磅礴流暢,猶如大江之來,壹氣呵成,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豁達的心態,睥睨天下的磅礴氣勢,讀過此詩,讓人久久沈靜在作者營造的恢弘之境中。